党的建设多学科融合研究方法的思考附高校党建与教学科研融合研究.docx
《党的建设多学科融合研究方法的思考附高校党建与教学科研融合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的建设多学科融合研究方法的思考附高校党建与教学科研融合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内容提要:多学科融合研究方法对繁荣发展党建学科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建设工作层面上的实践性与学理层面上的理论性相辅相成,党建学科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建设成为-门独立学科,必须努力在学科建设硬指标上达到要求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研究方法创新的软实力。多学科融合为党的建设研究方法提供创新路径,党建学科建设必须在清晰自身学科边界的同时,积极主动地与相关学科形成互动,以多学科融合的学术研究方法达到学科建设突破性发展的目的。开阔党的建设研究视野,需要树立开放的学术意识,积极汲取各种不同学科领域相关知识,拓展学术领域,创新研究方法。多学科融合不是两种或多种学科知识的机械拼接,而要形成有机的整合。多
2、学科融合也不是把其他学科的一些概念、范畴、术语作简单移植,而是要形成内在整合的逻辑关系。促进党建学科繁荣发展,创新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方法,有利于构建党建研究的新学术话语、提高党建研究的学理水平、提升党建研究的成果质量、开拓党建研究的知识领域。关键词:党的建设;多学科融合;方法创新;党建学科繁荣发展;学科建设能否繁荣发展取决于很多因素,科学的研究方法是极其重要的方面。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提出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要求下,党的建设学科受到高度重视。对于党的建设这样一个具有鲜明政治性的学科来说,加强学术研究科学性的努力,必须注重方法运用的科学性。党的建设研究方法非常丰富,多学科融合研究是其中一个很
3、重要的方法。本文拟从方法创新的角度就这个问题谈一些想法,以期对推进党的建设学科繁荣发展有所裨益。一、党建学科建设需要创新研究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畴很广,不同学科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看,哲学社会科学分门别类的具体化研究,是在世界历史进入近代社会才实现的,它把人们对于自身与社会关系的理性认识提上一个新的高度。学科代表着某个知识领域的专门化,学科的独立设置形成各自的研究对象、理论范畴和学术范围,任何一门学科建设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党的建设学科同样如此,只有遵循学科建设的规律才能得到良好发展。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持之以恒的实践为科学
4、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历史地看,党的建设研究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广大理论工作者在持续研究中取得很多重要的成果,为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作出了贡献,为发展党的事业提供了支撑。(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然而,党的建设明确形成学科的定位还是近几年的事情,阅读党的文献资料可知,习近平总书记最先作出论述。2016年5月17B,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两次明确地把党建研究归到学科领域,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
5、面”,“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正式确立了党的建设学科地位。党的建设学科定位迎来了学术研究的繁荣,许多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批准先后设置党的建设硕士点、博士点,党建学科建设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值得指出的是,较长时期里党建研究的学术意义受到怀疑,对党的建设作为一门学科进行定位还存在一定的认同障碍。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党的建设研究有体现党性的要求,马克
6、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属性鲜明,因此就有把党建研究的政治性与学术性对立起来的错误看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这是不正确的。这样的观点以对党建学科的认知最为典型。在一些人看来,党的建设研究只是中共领导人和党中央文件的诠释性解读,缺乏学理逻辑、知识体系和思想内容,算不上学术研究。如此认识党的建设研究无疑是片面的,但却很普遍。(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其次,党的建设研究突出应用价值,重点关注现实,以总结经验、指导实践、解决问题为研究导向,操作层面的特点鲜明。这本来不应成为否认党的建设研究学术意义的根据,但有人却把理论与实践割裂开来,以理
7、论性不强而对党的建设研究产生偏见。第三,由于学科定位长期不明确,理论研究缺少学术上相应的研究理路、范畴和话语,制约了党的建设研究健康发展。这也是客观情况,需要深刻反思和认真对待。虽然党的建设研究成果事实上非常丰富,也不乏精品力作,但重复性话语的表达、诠释性文献的解读、结论性观点的演绎、雷同性议题的赘述等现象比较明显。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党的建设研究就很难在学科意义上得到社会认同,从而妨碍党建学科的繁荣发展。怎样认识党建的学科意义?从社会认识看,一个主要问题是它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上存在模糊思想。党的建设研究“姓党”,把党性剥离出党建问题的研究,必然导致学术方向的走偏走歪。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
8、学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突出强调了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根本立场。诚然,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联系是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区别的重要特点,这并不影响其学科存在和研究的科学性。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属性,但其理论又体现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成果,具有追求真理的科学价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党建的学科性有着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以意识形态性强而否认党建的学科意义显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的建设 学科 融合 研究 方法 思考 高校 党建 教学 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