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生产力与生产函数:两化融合与信息化效益评价理论基础20111103大庆油田王权.docx
《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生产力与生产函数:两化融合与信息化效益评价理论基础20111103大庆油田王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生产力与生产函数:两化融合与信息化效益评价理论基础20111103大庆油田王权.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信息化生产力、生产函数与信息化融合指数两化融合与信息化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王权信息化建设的效果评价是一直困扰着我们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定量评价一般都难以进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的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曾经说过,“你无法看到信息化的影子,除了在经济统计年鉴上:这说明信息化的效益一般是隐性的,但它却常常是巨大的。索洛只给出了问题,没有给出答案。其实,最佳的答案就是“两化融合工正是因为融合,才会出现信息化效益不能直接反映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融合,信息化才具备了改造传统、突破创新的能量。信息化能够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从根本上提升生产力,这是内功。直接计算信息化的经济效益难以做出全面、科学、合理的评
2、价,只有定性与定量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的评价才更科学。我们当然要看信息化的经济效益,但更要看到它的社会效益。即便如此,尝试用更加严密的数理模型进行定量分析,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当前,在“两化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信息化生产力的作用已经逐步显现。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生产力内涵、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将信息资源以独立的生产要素来考虑,进而构建新型的生产函数,在理论层面对信息化生产力加以更为严谨的思考。信息化生产力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入地应用到各行各业,信息正在成为种最具活力、代表先进、永不枯竭、革命性的全新形态的生产力。信息化生产力的本质特点是以信息资源为主体,有别于传统生产力以物质和能量资
3、源为主体。信息化生产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基础,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能够满足人的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将人类文明从工业文明带到信息文明。信息资源正在成为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但从没显现出今天可以看到的效力。正是它的突出作用促使我们应该把信息资源放入生产力系统中,并给予它比传统要素更重的权。不仅应该把信息资源独立出来,作为个与传统的土地、资金、人力等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甚至可提高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即把原有生产要素视为传统要素,而将信息资源视为新型要素。这样,信息化生产力能够得以突出,才能从传统的生产力系统中分辨出来。信息化生产力将长期保持活力。未来学家约翰
4、奈斯比特认为:“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的经济才有史以来第次可以建立在种不仅可再生且能自生的重要资源上,再也不会发生资源枯竭的问题了。”信息技术将植根于传统产业,并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将传统产业整合,完成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调整,彻底改变人类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信息化生产函数传统经济学对生产函数的普通定义是一定时期内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投入组合所能生产的最大量(Q)。一般表示为:Q=f(11K,N,E)其中包括了四大生产要数,即人力(1),资本(K),自然资源(N)和企业家能力(E)。这里而没有包括信息资源。虽然资本里而包含了无形资本(知识产权、专利等),但很少将信息资源考虑进来,更
5、鲜有将其作为生产要素来考虑的。如果将信息资源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加入到生产函数中,那么这个新的生产函数应表示为:Q=f(1tKtNtEt1)I就是新的生产要素一一信息资源。为阐述方便,原来的四大生产要素可以称之为传统生产要素(T),那么简化的信息化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Q=f(j)这种表达方法简单明了,而且突出了信息资源这新型生产要素。引入信息资源,并经过简化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农示为:Q=AT力、a、0为常数,均大于0,a、0被称为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在保持传统投入(TO)不变的前提下,信息资源(/)的投入变化引起的收益(Q)的变化即为信息化经济效益:AQ=Q2-Qi=AWI2P-I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化 建设 生产力 生产 函数 融合 效益 评价 理论基础 20111103 大庆油田 王权
链接地址:https://www.001doc.com/doc/368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