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教学设计_0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鼓琴教学设计_002.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伯牙鼓琴【教学目标】1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通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2 .通过诵读感受艺术之美,体会建立在共同爱好、相互了解基础上的深厚友谊。【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疏通文意,通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艺术之美,体会建立在共同爱好、相互了解基础上的深厚友谊。【教学过程】一、引用诗句,导入新课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同学们,你能猜出这首诗是关于谁的吗?(伯牙、锤子期)“知音”这个词就来自于他们二人之间的故事,伯牙与锋子期之间的友谊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二人真挚的情谊。设计意图:从诗句入手引出伯牙子期的故事,吸引学生
2、阅读文章的兴趣,并由“知音”一词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 .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2 .齐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教师正音:哉巍巍汤汤绝弦终身出示朗读停顿划分: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3 .播放朗读录音,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后齐读。4 .结合注释说说课文大意。设计意图:读文是初解文意的基础,通过示范指导、自由读、听录音跟读等形式,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受文
3、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养语感。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1 .让学生进行逐句翻译,积累句中重要的文言去实词。(1)伯牙鼓琴,锋子期听之。伯牙弹琴,钟子期倾听他弹琴。鼓:弹。(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日:“善哉乎鼓琴!颖巍乎若太山。”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高山的乐曲,铺子期说:“弹得好啊!(琴声)像大山一样高峻。”方:正在。志:心志,情志O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善哉:好啊。巍巍:高大的样子。若:像。(3)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链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铺子期又说:“弹得好啊!(琴声)像流水一样浩荡。”少选:一会儿,不久汤汤:水流
4、大而急的样子(4)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铺子期死后,伯牙摔破了琴,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绝:断复:又,再以为:认为足:值得2 .伯牙为什么会“破琴绝弦”?预设:因为伯牙认为锤子期死后,没有人再能成为他的知音了。追问:为什么说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你从文章哪些句子能读出来?预设:“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J“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J3 .请你充分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伯牙志在清风,锤子期会说:(“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如果伯牙志在明月,锦子期会说:(“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如果伯牙志在(),锤子期会说()
5、所以说,伯牙所弹,锤子期都能听懂,都能说到伯牙的心坎上,所以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侧面写出伯牙技艺高超,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设计意图:本环节以理解句子含义和文言实词意义为主,使学生要理解文言文就要理解到每一个字的意思,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在理解文意后体会文章情感。四、小结课堂,巩固升华1 .透过这高山流水,铺子期听懂的不仅仅是伯牙的琴声,更是伯牙的心声,这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作为著名的琴师,无数人听过,赞叹过,然而真正懂他的只有锤子期,因此伯牙无比珍惜铺子期这个知音。然而,天意弄人,伯牙失去了他唯一的知音。这个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悲痛)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一读最后一句话。2 .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知音”有什么新的理解?知音的本义为:通晓音律。一方面可以引申为“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另一方面也可以引申为“志同道合的、真正了解自己的人音乐的魅力、知音之情。设计意图:总结全文,引导学生感受伯牙“知音难再觅”的痛苦,结合故事深入“知音”的文化内涵。五、板书设计伯牙鼓琴“知音”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六、课后反思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伯牙鼓琴,对课文内容较为熟悉,但作为一篇中学课文,更加注重翻译上字字落实的准确性,因此在上课前,应为学生列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以规范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上法较为传统,侧重翻译中的字字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