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发展规划.docx(2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学发展规划根据山东省教育厅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方向,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特制定中学发展规划(2023年一2025年)第一部分学校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一、学校发展现状我校是隶属于街道的一所国办初中学校,建校39年来,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以“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为办学策略,学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坚持质量立校的办学策略,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连续15年在枣庄市学业水平考试中位居滕州市第一名,连续14年获得滕州市教育督导评估同类学校第一名。(二)立足“生本”教
2、育理念,着眼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实行学生自主发展的“自主探究合作竞学”型模式。积极推行“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多元评价机制”,在学生中开展了以“品德创优、学业创A、校园创星”为主要内容的“校园三创”活动,省教育厅把我校采取“多把尺子评价学生”的做法作为素质教育典范向全省推广。(三)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成就一支地方名师团队。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了名师、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开展“基本功比赛”、“三十佳”、“双满意”评选等活动,设立“名师工作室”,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平台,提升了教师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学校被评为山东省首批中学校本研究实验学校,现在我校有齐鲁名校长1人,枣庄名师1人,枣庄特级教
3、师2人,滕州名师5人,枣庄市教学能手10人。(四)科学与人本管理相结合,学校管理渐趋规范。实行分管校长负责下的二部制管理体制,激发了竞争力,学校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学校,“山东省教学工作示范学校”“山东省校本研究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200多项荣誉称号。二、学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学校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够高。学校文化精神还没有转化为自觉的理想追求与行为方式,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挖掘、提炼文化精髓,
4、不断注入时代精神,形成引领和激励师生共进的独特学校文化价值观,是学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二)应试教育的功利行为依然存在,绿色教学质量观还没有深入人心。师生关系还不够和谐、学生课业负担重的现象仍很普遍。让更多的学生合格和全员提高的“水涨船高”式教学效应还没有凸显。“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全方位培养人才”的教育质量观还没有得到落实。(三)课程体系不够健全,育人质量需进一步提高。校本课程整体规划体系不清晰,课程校本化开发滞后,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方面力度不够,创造性使用教材方面观念落后,没有构建起真正符合学生需要的特色课程。(四)学校德育体系整体框架没有建立,德育工作
5、特色不能凸显。德育工作还仅仅局限在常规养成教育方面,没有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构建起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五)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育人能力需进一步增强。教师老龄化严重,在职在岗教师351人,35岁以下的教师仅有28人,占8%:缺编现象严重,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不足,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后劲。(六)学校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学校规模过大,管理链条过长,二部制管理机制缺乏相应的配套管理评价制度,不能完全形成合作竞争的格局。(七)学生自主学习品质有待提高。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因材发展的教育格局还没有形成,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品质
6、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部分学校发展愿景一、办学目标1学校发展愿景办有文化底色、因材发展的学校。中学以开启华夏文明曙光的文化命名,中学最有资格也理应担当起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每个人都是秉性迥异、丰神不同的个体,强调因材发展就是突出师生发展的差异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个性。2 .学校的育人目标育“尚善、有礼、格物、维新”的学生。“尚善”滕地被孟子誉为“善国”,“卓然于泗上十二诸侯之上”,崇仰美好、崇尚善道的基因自古就根植于这方水土。“有礼”汉家儒宗叔孙通制定典籍礼制宗庙仪法。礼乐文化让中华民族走向文明有序,牢牢地维系在一起。“格物”即英文science,科学之意。“科圣”
7、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倡导“物穷其理”。科学的清流在滕州大地始终静繁衍,悄生长,接轨世界。“维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车神奚仲、“百工之祖”鲁班,均是滕州人。他们的名字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那不断革故鼎新的维新精神奠定了民族昂扬向上的根基。总之,尚善、有礼、格物、维新,基于滕州厚重、悠久的地域文化,兼顾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做人素养与做事能力、历史传承与未来发展,全面概括了中学的育人目标及其学子的精神气质、人格气象、学识气度,是中学教育情怀的终极价值标准。3 .教师的发展目标做专业而有品位的教师。师德高尚,具有正确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有较强的课程研究力、执行力,形成专业、合
8、作、进取、乐教的幸福群体。二、办学思想做有痕的教育遗址出土的黄陶盖鼎上有很多纹路,说明我们的先民们不仅讲究生活的实用性,而且讲究审美的艺术性,中华文明的曙光就此揭开。我们作为文化沃土养育的一分子,有责任把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根植于孩子们心灵,让我们的教育就像陶器上的花纹一样留下痕迹,滋养心灵,让中学的学子成为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中国人。三、学校精神弘毅自强追求卓越弘毅自强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一种永不懈怠、奋发图强的精神。追求卓越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充分反映了师生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与积极向上的强
9、烈进取精神,是实现师生和谐发展,提升学校实力的强大精神动力。四、“三风一训”(一)校风求真向善博雅致美求真向善求真,即追求本真。向善,即追求达到完美境界。博雅致美博雅,即广博风雅,指学问渊博、品行端正、品味高雅。致美,即追求美好。这就要求学校遵循怡情、启智、育德、益能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德为先、特色办学,倡导以美修身,以美育人。(二)教风博爱善导精研乐教博爱善导教师要以博大的心怀,容纳每个学生,熔铸尊重与平等,以博爱之心,播种爱的希望。善导,指教师注重教学方式和技巧,充分运用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精研乐教精研,具体来讲即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学方法完善,精研善诱,敬业奉献乐
10、教,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有教无类”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三)学风乐学养慧善思致用乐学养慧乐学,即寓学于乐,享受求知的快乐。养慧,即涵养智慧,丰厚学养。善思致用善思,就是善于思考,勤于思考。致用,即学以致用,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四)校训明德励志学博致远明德励志即彰明美德,励志进取。学博致远学无涯,知无尽,探求知识的道路固然漫长艰辛,但是我们只要坚定目标,求索不息,定能有所收获,所谓日积月累,博学为用。五、总体发展目标(一)五年目标通过五年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文化底蕴丰厚、教学设施一流、现代管理规范、特色课程丰富、学生因材发展、教师专业而幸福的齐鲁名校。(二)项目目标1 .文化底色(底色工
11、程)学校通过文化底色工程,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具有中学个性精神风貌的校园文化。2 .质量本色(本色工程)质量是学校立足之本。研究教学规律、学习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探索、实践适合、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实践活动方式,推动全员育人、关注个体、因材发展的教学观念有效落实,为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懈努力。3 .课程染色(染色工程)紧扣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探索学校课程建设方案,构建国家、地方、校本三大课程体系。4 .活动增色(增色工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德育课堂为
12、主渠道,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保障,打造有效德育活动和特色德育活动,高效推进德育工作。5 .教师亮色(亮色工程)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要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人文素养的学科骨干教师队伍,以反思实践、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6 .管理正色(正色工程)全面推进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践行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管理理念,完善学校制度建设,探索学校管理高效运行机制,营造“尚善、有礼”的良好工作氛围,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正能量,实现“格物、维新”和谐发展的学校管理总体目标。7 .学生
13、出色(出色工程)积极践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因材发展”,培养有着“尚善、有礼、格物、维新”文化气质、文化品格的富有中学特色的当代中学生。第三部分:项目目标、实施策略、年度目标、达成标志一、文化底色(底色工程)(一)具体目标要求学校通过文化底色工程,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具有中学个性精神风貌的校园文化。(二)项目实施策略项目一:加强文化社团组织建设,发挥社团辐射作用。积极依托学校的“性善书院”“明德国学社”“读点文学社”“墨子社”“鲁班社”等师生文化社团,运用“开放式和社会化”的组织方式,建立“长效和可持续的“社团文化发展机制。项目二: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校园环境是具有强
14、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学校大力开发文化主题园亭,设置文化长墙、文化长廊,增设文化雕塑,通过物质实体的文化能量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影响人的精神状态,这是文化底色工程的物质体现。项目三:加强校本文化教材建设,润泽师生心灵。加强校本文化教材建设,基于文化的底色,编写滕州文化读本古诗文经典诵读教材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私想”等校本教材,大力开发校本文化课程,以弘扬“尚善有礼、格物维新”的精神为核心,建构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体系,这是文化底色工程的精神源泉。项目四: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名校教育形象。学校要重视文化专职教师队伍人员培养选拔,加强教师专业学习培训,走出去,请进来,提升事业格局,培养家国情怀,
15、强化责任担当,这是文化底色工程的人才基础。(三)2023-2023年度目标2023年1月一2023年12月1 .立足中学学校实际和七千年的文化积淀,结合滕州地域特点,以“有文化底色”的理念引领学校内涵发展。2 .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建设生态校园、文化校园、书香校园、智慧校园,发挥文化环境育人功能。3 .建设一批自组织文化社团,运用“开放式和社会化”的组织方式,建立“长效和可持续的”社团文化发展机制。4 .开发文化校本课程和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序衔接,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教育。5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制订教师培训规划,根据教师专业标准,指导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计划。2023年1月一2024年12月1 .初步创建文化浓郁、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中学校园文化。2 .成立自组织文化社团“性善书院”“明德国学社”“读点文学社”“墨子社”“鲁班社”并定期开展文化研究活动,建立“长效和可持续的”社团文化发展机制。3 .把文化的核心内涵通过“园”“墨子园”“鲁班园”“尚善亭”等主题园亭和名人文化雕塑,物化为现实,固化到校园的每一个部位。4 .完成滕州文化读本古诗文经典诵读教材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私想”等校本教材开发。5 .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定期开展文化专题培训,发挥校本研修基础作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