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丁柏铃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本文档内字体为阿里巴巴普惠体R,CTR1+A全选可调整字体属性及字体大小-CA1-FENGHA1NetworkInformationTechno1ogyCompany.2023YEAR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1. 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
2、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2. 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3. 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
3、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
4、新闻价值的素材。三.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
5、、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五.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一.新闻采访的概念界定现有的新闻采访定义:素材搜集说;调查研究说;互动行为说。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二.特点:以大
6、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一.新闻采访是一种信息互动活动:(一)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活动。新闻采访与三种传播方式有密切关系:人际、大众、人内传播。米德、布鲁默等的符号互动论:个体有在互动过程中将自己视为被评价的客体以此获得自我形象的能力,也有感受并理解他人角色的能力。社会是相互作用的个人的集合体,相互作用的中介物是符号。互动者会运用群体和他人的视角考虑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境调整符号的运用,从而成功地彼此调适,达到交流的和谐。(二)成功的新闻采访的条件首先,采访应基于双方对语言符号(采访对象在采访者涉及的报道领域中往往
7、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和非语言符号(采访者必须了解采访者所表达出来的一些潜台词,以使采访向着预想的方向前进)的共同理解。其次,采访者应该以前台的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最后,采访者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在认知和情感上去体验受访者的心态。二.新闻采访时一种社会交换活动:社会交换是个体之间的资源互换,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的过程,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通过相互交换资源,各取所需。第三节新闻采访活动的双主体新闻采访是一种具有双重主体的活动。一.采访者:1 .记者的社会角色分析:(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环境监测、社会协调、文化传承)社会守望者角色;信息传播者角色;文化传承者角色。2 .称职的记
8、者必须具备的素养:政治素养:记者正确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以及政治敏感。法律与道德素养:法律意识一一采访写作及日常行为必须合法;所进行的新闻报道不能传播违法的内容。道德素养一一健全的人格;不畏权势,坚持真理;有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公众有起码的人文关怀。科学素养:有科学精神,追求和服从真理。有客观的态度,有良好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专业理论素养(学习,经验总结);专业精神。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采访对象一一地位被忽视的另一主体1 .特点: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人口特征、个体性格、兴趣爱好、人生经历等);与新闻事实有一定关联;出于利益考虑与采访者进行博弈。2 .种类:分类的依据:提
9、供主要事实还是提供新闻事实的背景。/当事人:通常是新闻事实的主体,最重要的采访对象。亲历新闻事件,有较为深刻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知情人:通常不是新闻事件中的行动者,但对新闻事件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有可能参与新闻事件的策划。可能了解新闻背景,对新闻事件的把握更加客观。在验证新闻事实、拓展新闻报道的深度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目击者:亲眼目睹事件发生的人,通常和事件并没有直接联系,但有较强的现场感受。,有关人士。目的:一是借用他们的言论表现出记者自身的观点和看法,二是借助其权威性增加报道的说服力和深度。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第一节获得新闻线索:采访的起点一.新闻线索的含义和特点1 .含义:新闻线索是关
10、于新闻事实的片段性的简要信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2 .特点:相比于新闻事实较为简略;比较零碎,只有特殊情况下,才有可能完整示人;稍纵即逝,有很强的时效性,重复的可能性极小;出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涉及较多的是表象。二.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功用: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从而产生采访动机;为记者的采访提示了方向;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决策依据。三.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企事业单位;重大文体活动;社会网络;其他媒体的报道;日常的平凡生活。第二节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一.获得新闻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新闻敏感是一种专业能力或素质,是识别新闻价值
11、的能力,这种判断力有相当严格地时效要求。二.新闻敏感具体实在的内容:判断新闻线索及其背后的事件全貌从整体上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判断目前的线索哪些与记者采访到的新闻事实、已有的经验知识或者记者以往获得的新闻线索有关;判而目前.新闻线索最关键的内容是什么。三.新闻线索的捕捉与搜寻:异常的情况;当前的宏观形势;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点一滴的积累。第三节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一.报道策划的实际含义:利用现有的新闻线索和背景材料,策划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材料挖掘的办法,从而更好地利用新闻线索进行有效采访。二.组成内容:报道的主要目的;动员的资源和媒体内外可以整合的资源;报道进行的时间和程序及所涉及
12、的空间;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拍摄方法和注意事项、采访和写作形式及版面安排;预算及预期效果。三.意义:为新闻报道提供可行的方案;提供充足的背景和其他准备;提供强有力的队伍。第三章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广义、狭义)一一资料准备;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准备采访提纲;寻找采访机会。第一节资料准备有助于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提高采访效率;有助于记者应对采访中遇到的困难;有助于记者避免在报道中犯一些简单的常识性错误;有助于记者获得千载难逢的采访机会。一.内容: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关于新闻事实的背景材料。二.“十比一”原则:每采访一分钟要准备十分钟第二节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征一一决定采用何种采访方法,
13、提问内容及方式。一.从个性心理层面分析一一四个类型:理性外向型(理性善谈);感性外向型(健谈情绪性);理性内向型(思考深入,不善交流);感性内向型(较封闭,不善言谈)。二.从社会心理层面分析一一热情配合记者采访;消极地应付记者的采访;故意回避记者的采访;故意阻挠记者的采访。第三节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一.确立采访活动的意图目标一一目的性和倾向性的设想。采访意图必须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要与受众的兴趣一致;要与媒体的报道思想和风格一致O二.制定行之有效的采访计划1 .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包括表明采访意图,确定的采访对象以及对前期采访准备的简要回顾;二是计划的主体。2 .采访计划的
14、主体:确立采访的顺序和活动安排:地点、时间、对象、次数、方式。件确定采访的主要方法确定采访的主要问题及提问的顺序:采访的主要内容;进入主题的形式;提问的形式、顺序和态度;拟定采访的开头、过度及结尾的方式。3 .意义:记者通过采访计划,内心比较踏实,往往能在采访中将谈话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但也应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应对。第四节想方设法创造采访机会一.在合适的场合中创造采访机会:合适的采访环境,语境。二.在强硬交锋中创造采访机会三.在侧面迂回中创造采访机会三.在多次接触中创造采访机会四在转换身份后创造采访机会第四章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访谈/面访:提问、倾听、观察、和记录)第一节提问方法一.含义:提
15、问,是记者通过发问和寻求答案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提问质量的优劣、水准的高下,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整体活动的成败。二.采访提问的诸多难题记者的采访活动有着强烈的目的性,因人、因事、因地而异,没有不变的模式;采访对象的社会阅历、经济状况、政治观念、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各不相同,情况极为复杂;采)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新的线索,也随时可能冒出新的问题,记者需灵活应对。二.始终掌握提问主动权:1 .明确提问目标:正视新闻文体、记者新闻价值、不同目标受众群体对目标的影响。2 .创造良好的对话环境(方便双方沟通的气氛):用合适的方法拉近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把整个对话有效地控制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三.审时度势地提出精彩问题1 .不同采访题材所要求的不同提问方法:采访题材是否符合采访对象的利益或价值观2 .针对不同阶层的采访对象的不同提问方法:(社会稀缺资源拥有度、社会地位)平视强势群体,尊重弱势群体,与一般群体沟通多用交流的口吻。四.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提问的逻辑性,提问力求简洁明确,提问有具体的指向性,引导艺术,避免说外行话。第二节倾听方法一 .采访中仔细倾听的作用:了解事实真相、发现新闻线索、提供写作思路。二 .采访中倾听谈话的原则:注意力高度集中、全面地倾听、耐心地倾听。三 .当倾听的有心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