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变化及其对教学的要求及道德与法治新课堂建构的几点思考3篇.docx
《2023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变化及其对教学的要求及道德与法治新课堂建构的几点思考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变化及其对教学的要求及道德与法治新课堂建构的几点思考3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必须重新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新课程标准通过紧密联系课程内容、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设置综合性主题教育活动,例如“课余生活”“家庭生活”等教育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快乐、有意义、创造性地参与到课余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既缓解了家长的焦虑感,又助力学生的成长,充分体现了本学科的育人价值,为“双减”开辟了新的课程领域。二、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新变化1 .强调课程的政治性特征“新课标”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系统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社会主义
2、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体现了本课程明显的育人导向。“新课标”重塑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政治性和思想性”的独特特征,在发挥立德树人关键性作用方面无可替代。2 .突出素养目标导向“新课标”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明确五大学科素养在促进学生成长中的具体作用: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在学段目标中对五大核心素养进
3、行了具体化的描述,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素养能力的达成度进行了导向性指引,使核心素养真正变成学生真实的能力、品格和价值观;对学生素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标之中,体现在课程内容及学业质量的具体描述中,隐含在教学评价和学业水平评价之中。3 .重视一体化建设(1)在课程设置上,首次通过课标规定的形式将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与时俱进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法治精神以及国家安全等重要主题,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同步增强法治教育。(2)在课程理念上,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聚焦学生完整的
4、成长历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依据我与自身、自然、家庭、他人、社会,及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3)在教材编写上,重视学段衔接,按照小学低、中、高和初中四个学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依据对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合理评估及不同学段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各有侧重地合理安排不同学段的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4 .明确教育主题和开展跨学科教学要求“新课标”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针对不同学段设置了相关的教育主题(见表1),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和心智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围绕教育主题,进阶式培育学生的素养。表1道
5、德与法治学科各学段教育主题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7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入学教育、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生命安全道德教育、生命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教育主题生命安全与健康教与他康教育、法治(各学段与健康教育、法治育、法治教育、中均设置5育、法治教育、中教育、中华优秀传大教育主教育、中华优秀传华优秀传统文化教题)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统文化与育、革命统文化与革命教育、革命教育、传统教育、苴命教育国情教育国情教育国情教育在重视开展主体化教学的同时,“新课标”关注学生生活的完整性及分析解决问题所需的综合素养的培育,提出了开展跨学科教学,引导学生建立学科间的相互联系,构建完
6、整的知识体系,并将建构的知识体系或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迁移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中,以达到学以致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 .凸显教学指导的实用性“新课标”依据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课程内容,研制不同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帮助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学业质量评价上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新课标”还对各学习主题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提示,明确了各学段的学业要求,细化了评价,提出了考试命题建议,立德树人育人目标落地的路径更加清晰,增强了“新课标”的实用性。三、“新课标”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要求1加强政治引导,深化政治认同习总书记提出,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2。政治性关乎道德与法
7、治课的价值取向和人民立场,政治认同关乎学生的成长方向和理想信念。“新课标”将政治性作为本学科课程性质的首要特征,并将“政治认同”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关键点,由此可见,坚持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政治引导既是道德与法治课实现育人功能的要求,也是道德与法治课课程性质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握好道德与法治课的方向性,加强对学生的政治引导,深入落实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独特的思想引领作用。一是思政教师要与时俱进,把握方向性,加强自身思想建设,更新教学观念,理解“新课标”的深刻内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义务教育 道德 法治 课程标准 变化 及其 教学 要求 课堂 建构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001doc.com/doc/361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