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秋望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安秋望阅读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长安秋望阅读答案1长安秋望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妒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诗中“凄清”二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B.颈联写俯察之景。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C.末联则抒写胸怀。上句“妒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
2、,“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D.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全诗意境雄浑而壮丽,风格沉郁而豪放。15 .颔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联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杜牧如此激赏此联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14 .D(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
3、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15 .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笛声那样悠扬哀婉,既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也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颔联情景交融,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长安秋望阅读答案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长安秋望赵嘏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
4、,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妒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注】云物:云雾。婚鱼正美:晋张翰因思念家乡的妒鱼美食而辞官回乡。“南冠”:典出左传,释义有三,一为俘虏的代称;二是泛指南方人之冠;三是借指南方人。11 .试分析颔联的意境和写景的技巧。缶分)答:12 .本诗表达的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参考答案:11 .营造了凄清的意境: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吹笛之人,交织成成凉画面。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凉之情。(3分)视听觉结合:“残星几点”“雁横塞”“人倚楼”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3分)12 .表达了诗人的故园之思和归隐之意。(2分)诗的前六
5、句描写秋日凄凉之景,雁阵南飞,引起作者思乡之情。最后两句则直接抒发思乡归隐之情,说自己要像张翰那样辞官归乡,过一种悠闲生活。(3分)长安秋望阅读答案3长安秋望赵嘏(唐)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妒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注释:“妒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妒鱼,便辞官回家。“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14 .从体裁来看,本诗属于七言(1分)15 .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颔联中的“残”、“雁”呼应了首联的“凄清”一词。16 颈联中“菊”取意于“采菊东篱下”,示有归隐之念。C.“红衣落尽渚莲愁”一句诗人采用了移情的手法。D.“妒鱼”用了典故,同时也是诗人回乡的动因。16 .杜牧称赞赵嘏为“赵倚楼”。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17 .律诗(1分)18 .D(3分)19 .“长笛一声入倚楼”作为传世之句从听觉、视觉来展现情景,富有画面感,人与景融合,意境动人,且点出了诗题“秋望”之意,抒发了诗人秋日寂寥之情和欲归而不得的心情。(4分)要点:“倚楼”所看到的景物(从听觉、视觉来展现情景X2分)特征:寂寥、凄凉、凄清等(1分)抒发了诗人思归、思乡之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