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朋辈榜样在班级治理中的功能.docx
《试述朋辈榜样在班级治理中的功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述朋辈榜样在班级治理中的功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试述朋辈榜样在班级治理中的功能摘要:近年来,高校中的传统班级模式逐渐淡化,并从班级管理向班级治理转化。借鉴滕尼斯的共同体理论,可以将班级视为朝着一致方向、在相同意义上纯粹的相互影响、彼此协调的精神共同体。文章通过探讨班级共同体的自然属性、组织属性和文化属性等特征,解析朋辈榜样在班级共同体治理中的示范、动员、调适和融构四大功能,同时,基于榜样教育提出优化班级共同治理的策略,以求破解班级组织凝聚力衰减、班级成员“原子化”趋向及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等诸多困境。关键词:班级;共同体理论;朋辈榜样班级是学生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的重要组织,是学校对学生成长影响最为持久和关键的场域1。在高校中,由于客观上
2、社群文化的蓬勃发展造成班级功能的分化,以及主观上班级成员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导致传统科层制的班级模式效能逐渐淡化,但班级依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和重要抓手。立足对大学生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态势的把握,高校需要进一步探索从班级管理向班级治理的转变,寻求班级本质的时代拓展。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费迪南滕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中提出的共同体理论,为高校了解新模式下的班级特征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借鉴这一理论,可以将班级视为朝着一致方向、在相同意义上纯粹的相互影响、彼此协调的精神共同体,其成员具有相近的生活环境等地缘联系和相似的思维方式等精神联系。同时,班级中的榜样具有调适社群行为的“软”功能,是典型
3、的治理方法、关键的治理对象和宝贵的治理资源。在共同体理论视域下重构榜样的功能定位,并进一步基于榜样教育提出优化班级共同体治理的策略,对于破解当前班级治理中班级组织凝聚力衰减、班级成员“原子化”趋向及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等诸多困境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班级的共同体属性滕尼斯认为,只要在人们通过自己的意志,以有机的方式相互结合和彼此肯定的地方,就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共同体形式。血缘共同体一地缘共同体一精神共同体是共同体的发展分化路径,亲属关系一邻里关系一友谊是共同体成员之间关系的演变路径287。用滕尼斯的共同体理论对照高校班级可以发现两者有诸多契合之处,班级共同体无疑属于最高级的共同体类
4、型,即精神共同体,班级共同体成员之间主要通过友谊关系,辅以空间上的邻里关系实现普遍的有机联结,并且彰显出班级的自然属性、组织属性和文化属性等特征。(一)自然属性班级是校内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编班原则(如专业、年级等),将一定数量的学生编成的正式机构和组织3。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进入高校后从属于某个班级虽然是近乎随机选择,也即偶然或自由选择的结果,但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因素(如专业一致或相近),组成班级后形成的从属感和认同感几乎是必然取向。班级共同体作为大学生组成的基本单元,是大学生组织管理的重要单位,同时,班级治理也是高校治理的重要一环。对于大学生而言,班级是一个“自然”的概念,一直伴随着大学生学业
5、生涯的始终,大学生也因此会对班级产生自然的归属感。即便是在大学生毕业,行政意义上的班级解散以后,班级的价值也不会随之消亡,依然是联结大学生情感的心灵纽带,能够在大学生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班级的组建是一群年龄阅历相仿、教育背景相似、专业志趣相近的青年大学生的有机融合,而非机械的组合。同时,班级共同体的成员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共同的利益和诉求。作为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友谊以人们一致的工作、一致的思维方式作为条件和结果。因此,人们从事的职业或技艺越相同、越相似,友谊就越容易产生289。班级成员之间通过在时空场域中生活、学习、交往等实践活动的多维耦合建立并发展友谊,犹如分散的原子一般在特定的场域中交融
6、结合,并且逐渐在班级共同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生活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及“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这也为班级共同体孕育共同的语言、习惯和情感提供了天然的基础。榜样是班级共同体自然属性的个体显现,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自然属性的部分特质,影响自然属性的生成,甚至塑造出独特的班级共同体属性。(二)组织属性一切以共同体关系的意义为根据的东西、一切存在于共同体关系之中并对它具有一定意义的东西就是共同体关系的法,法是若干结合在一起的人们真实的、本质的意志,法受到他们的尊重296。在班级共同体中,所谓的“法”就是促使成员之间相互联结、广泛动员从而形成共同意志、产生共同行动的组织力,并通过施
7、加多重影响维系班级共同体的治理。其一,规章制度的“刚性”约束。班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制度优势的映射载体,具有思想引领、学风建设、学生事务管理等重要功能,而这些功能则是通过具体成文的制度(如学生管理规定、学生行为准则等)得以实现的,其实施主体为班主任、辅导员、班干部等,代表的是高校治理主体的意志。其二,内部共识的“柔性”规范。在班级成员交往的过程中,成员与成员之间会因为相似的性格、思维方式、生活学习习惯等要素而达成一定的共识,如班风公约、寝室公约等。这种“内部共识”虽然没有强制性,却能产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作用,反映的是班级内部成员的主观意愿。同时,“柔性”的共识也能够通过人际交往的亲疏产生无形
8、压力,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班级成员的发展。其三,崇高德行的“隐性”示范。班级成员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逐渐分化产生差异,会涌现出如“学霸”“社会活动积极分子”“文体达人”等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在共同的主流价值观中,他们成为了班级共同体中形形色色的榜样,也在无形中获得了其他成员的认同、仰慕和追逐,体现的是班级共同体中每个独立个体对自身发展与价值实现的追求。(三)文化属性班级是班主任、辅导员和大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的文化场域,见证着共同体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并且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基于共同体成员共同的价值判断与情感取向而逐渐形成班级共同体的独特文化。一方面,班级共同体具有显著的“家文化”特征,其也以类家庭的形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朋辈 榜样 班级 治理 中的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