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的毒害资料汇总.docx
《黄曲霉毒素的毒害资料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曲霉毒素的毒害资料汇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黄曲霉毒素的毒害资料汇总目录1 .黄曲霉毒素的基本信息22 .理化性质42.1.AF的结构53 .产生条件64 .黄曲霉毒素分布65 .为什么奶粉中会含有黄曲霉毒素76 .吸收代谢76.1.阻断减少AF吸收71.2. 调节AF体内代谢87 .毒性及危害87.1. 1.对肝脏的危害87.2. 毒性97.3. 对食品的污染97.4. 对经济的影响107.5. 黄曲霉毒素有何危害108 .测定黄曲霉毒素方法有哪些119 .食品的防霉去毒措施129. 1.概述1210. 2.碾磨搓洗1311. 3.吸附法1312. 4.辐射处理1313. .碱处理法1314. 6.有机溶剂萃取法1315. .氯化降解
2、法1416. 8.二氧化氯法1417. 9.中草药去毒法1418. 10.生物学方法1419. 11.酶解法1410 .黄曲霉菌生长条件1410. 1.水分1511. 2.温度与通风1510.3.食品基质1511.生物防治剂15H.1.乳酸菌1611.2. 芽泡杆菌1611.3. 橙黄杆菌1611.4. 不产毒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1611.5. 酵母1711.6. 食用菌1711.7. 其它真菌1711.8. 药用植物提取液1812.检测方法181. .1.薄层层析法1812. 2.高效液相色谱法1813. 3.微柱法1914. 4.酶联免疫吸附法1915. 5.其他方法1912.5.1.淡化荧
3、光分光光度法(SFB)1912.5.2,超光谙方法(HS)1912.6.各方法对比201 .黄曲霉毒素的基本信息黄曲霉素就是黄曲霉毒素,是一组有毒的物质,目前世界卫生组织认定其是一种致癌性物质,主要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大约有20多种的类型。如果出现黄曲霉毒素中毒,早期可能会有消化道症状,比如胃部不适,还有腹胀、恶心、呕吐,严重的会有肝脾肿大、黄疸、腹腔积液,以及内脏出血等反应。如果长期食用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如发霉的花生、玉米等,有可能导致肝癌及胃癌,所以要避免吃污染的花生和玉米等被污染的食物。产毒素的黄曲霉菌很容易在水分含量较高(水分含量低于12%则不能繁殖)的禾谷类作物、油料
4、作物籽实及其加工副产品中寄生繁殖和产生毒素,使其发霉变质,人们通过误食这些食品或其加工副产品,又经消化道吸收毒素进入人体而中毒。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黄曲霉毒素在1类致癌物清单中。黄曲霉毒素(AFT)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产生的双吠喃环类毒素。其衍生物有约20种:1)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B2、G1、G2以及由B1和B2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M1、M2等,其中以B1的产量最高,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G1和M1的毒性次之;2)动物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在肝、肾、肌肉、血、奶及蛋中可测出极微量的毒素;3)黄曲霉毒素及
5、其产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有些菌株产生不止一种类型的黄曲霉毒素,在黄曲霉中也有不产生任何类型黄曲霉毒素的菌株;4)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各种植物性与动物性食品也能被污染;5)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为二吠喃环和香豆素,B1是二氢吠喃氧杂禁邻酮的衍生物,含有一个双味喃环和一个氧杂蔡邻酮(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6)B1的毒性(其毒性比氨化钾毒性高)及致癌性极强且耐热(B1的分解温度为268团左右,一般烹调加工破坏很少),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B1最为多见。1960年首次于英国伦敦郊区“火鸡X病”(当时不清楚病因,故以此命名)的发生导致了AF(黄曲霉毒素)的发现。AF
6、是一类结构和理化性质相似的真菌次级代谢物,是自然界中已经发现的理化性质最稳定的一类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基本结构都含有二峡喃环和香豆素(氧杂蔡邻酮)的化合物。黄曲霉毒素在长波紫外光下产生荧光,根据荧光颜色、RF值及结构不同等分别命名为B1,B2,G1,G2,M1,M2,P1R1,GM和毒醇。其中以B1的产量最高,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G1和M1的毒性次之。样品中AF的含量可通过薄层层析显示的荧光检出量来测定。1961年即发现黄曲霉污染的花生饼能诱发大鼠肝癌,1962年鉴定并证明了黄曲霉毒素为强致癌物。结构中二吠喃环末端带有双键的黄曲霉毒素,易形成环氧化代谢产物而使其毒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增
7、强。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如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及棉籽等。国内食品检测中以黄曲霉毒素B1作为污染指标,可通过薄层层析法和高压液相法检测。黄曲霉毒素及其产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有些菌株产生不止一种类型的黄曲霉毒素,但在黄曲霉中也有不产生任何类型黄曲霉毒素的菌株。谷物和油料作物的种子及加工产品、干鲜果品、调味品、烟草、乳及乳制品、肉类、鱼虾类和动物饲料中均能检出黄曲霉素,花生和玉米最容易污染。AF能通过食料转移到动物的乳汁、肝、肾和肌肉组织中积留。AF属于超剧毒物质,其中B1是目前已知致癌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烈的,能诱发动物肝癌,对某些动物能引起急性中毒致死。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曲霉 毒素 毒害 资料 汇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