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宝藏来串门——社区文化+技能优课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建设方案.docx
《非遗宝藏来串门——社区文化+技能优课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遗宝藏来串门——社区文化+技能优课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建设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非遗宝藏“来串门”一一社区“文化+技能”优课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建设方案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中央对非遗文化保育工作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看,是区域、民族、国家的共同记忆,其自身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近年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日渐活跃,传承人群的精神风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状态发生了积极变化,2023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反映了中央对于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视。(二)广东省提出“文化技工”培训的探索。在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领域,“文化”属性也被提及。2023年9月,广东省政府接连印发了关于推
2、动“广东技工”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广东省“文化技工”建设实施方案,同时“广东技工”工程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汕头召开,会上提及“文化技工”培训计划一一提出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具有文化自信的广东“文化技工”队伍。目标到2025年,广东“文化技工”品牌体系基本形成,建成10个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重点特色专业;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相关专业在校生规模达到5000人以上。因此,汕头作为非物质遗产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应该通过设立这一项目,举办多样化的非遗技能传播与保护活动,利用“文化+技能”培训的新形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区工作中延续、发展和振兴,同时也推动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探索附加“文化”属性的技能培训项目
3、。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本项目将优秀非遗匠人与非遗文化爱好者进行“课堂传播”与“技能培训”的方式融入到社区活动与社区文化之中,在延续非遗宝藏生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展社区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围绕这一内容,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在近年来举办了多场活动和多个项目,具有较大反响的有:1.红场镇”国际茶日活动”;2.童谣里的潮汕视频录制传播;3.从零开始学潮语视频录制传播,具备相应的社会资源与实践基础。三、项目建设思路(一)确立建设目标。本项目的建设目标是针对非遗宝藏进社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探索以“文化+技能”优课的形式将非遗宝藏融入社区活动与社区文化,建立优秀非遗匠人、爱好者、高校艺术团体与社区居民的
4、线上线下课堂联通渠道与可行性路径,设置不少于五门关于非遗的文化介绍、技能培训、教学互动课程,在“活动月”期间培训对象不少于2000人次。(二)设计课程内容。根据前期工作基础和现实条件,目前能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潮汕工艺介绍与技能培训课程”“潮汕乐器介绍课程”“潮式美食教学互动课程”“潮汕童谣教学互动课程”“潮汕非遗匠人线上线下分享互动讲座”等,在“文化+技能”培训领域探索构建优质课程,让优秀的非遗匠人、爱好者、社会团体能够在非遗传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呼唤社区居民对非遗的热情,培养部分社区居民拥有潮汕非遗工艺、美食的制作技能。(三)设计工作路径。本项目的主要工作路径是利用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资源与
5、汕头市各类非遗传承人、保育工作者联合,借助本项目的名义与街道、社区联系,将优质资源引入街道、社区,开展“文化+技能”优课的实践与探索,并收集数据,做教学统计和分析、评价。(四)项目具体执行。本项目将集中在2023年某月(暂定5-6月期间)落地实施,具体策划方案如下:(一)潮汕工艺介绍与技能培训课程课程目标:邀请优秀非遗匠人向社区居民介绍如潮绣、汕头木雕、潮阳剪纸、珠绣等优秀非遗工艺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等知识,并向社区居民传授基本的制作工艺与制作手法。教学目标:30人次(线下),200人次/场(线上)课程时间:逢周六10:0011:00前期准备:一是向优秀非遗匠人发出授课邀请;二是通过微信推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宝藏 串门 社区 文化 技能 探索 实践 项目 建设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