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悔奋斗最美——塞罕坝林场人艰苦奋斗的故事.docx
《青春无悔奋斗最美——塞罕坝林场人艰苦奋斗的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春无悔奋斗最美——塞罕坝林场人艰苦奋斗的故事.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青春无悔奋斗最美一一塞罕坝林场人艰苦奋斗的故事作者:王志亮来源:中国共青团2023年第2期文I王志亮团河北省委副书记可能有很多人并不清楚我们国家的森林覆盖率究竟是多少;我可以告诉大家答案:截至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2.96%,而1962年这一数据仅为11.8%。现在,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故事,正是从1962年塞罕坝林场创建开始。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境内,“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坝”是汉语,意为“高岭”。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个美丽的高岭。由于过度砍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新中国成立初期,美丽高岭变成了恐怖荒漠,如果在塞罕坝能见到一棵小树,都成为了奇迹。塞罕坝距离北京只有180公里,海
2、拔1400米,而北京海拔仅40米左右。作家李春雷在塞罕坝祭中写道:这个离北京最近的沙源堵不住,那就是站在屋顶上向院子里扬沙。1962年,原林业部号令向沙地进军,加大人工造林,建设塞罕坝林场。当时,刚刚40岁的王尚海是承德地区农业局长,塞罕坝建林场,组织上动员他去任职。他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毅然上坝,成了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为了让林场职工树立扎根林场的决心,他率先示范,把妻子、孩子和老父亲都带到了塞罕坝。毁林容易,造林哪有那么容易。由于环境恶劣,上任第一年,造林成活率不足5%,第二年成活率仍然不足酰。但王尚海没有放弃,组织技术人员反复研究,终于发现了造林要先育苗的科学方法。1964年
3、,王尚海带领职工在一个叫做马蹄坑的地方,开展了一场至今都令人激动不己的造林大会战。历经30多个昼夜奋战,千亩机械林根植地下,造林成活率高达95也历尽艰难,终于找到了因地制宜造林的科学路径。王尚海在任13年,完成造林54万亩。1989年,他去世后,家人遵照他的遗愿,把他的骨灰撒在了当年造林大会战的人工林中,如今,一片茂密的“尚海林”镌刻着他的钢铁意志。到塞罕坝旅游的人们走到尚海林,听说了他的故事,都要在王尚海纪念碑前鞠躬献花,表达崇敬之情。1964年,参加马蹄坑造林大会战的人中,有一位19岁的女孩子,名叫陈彦娴,当时陈彦娴在承德二中读高三,为了响应党中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放弃高考,选择上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春 无悔 奋斗 塞罕坝 林场 艰苦奋斗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