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应变硅技术.docx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应变硅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应变硅技术.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应变硅技术目录1 .前言12 .应变硅23 .局部应力工艺34 .源漏嵌入SiC应变技术55 .源漏嵌入SiGe应变技术56 .应力记忆技术67 .接触刻蚀阻挡层应变技术78 .应力效应提升技术79 .去除虚拟栅电极710 .应变硅工艺技术口810.1.应变硅技术概况810.2.基础概念910.3.源漏嵌入SiC应变技术910.4.源漏区嵌入SiGe应变技术1110.5.接触刻蚀阻挡层应变技术1211.应力邻近技术13参考资料141 .前言传统的CMOS技术通过工艺微缩来提供更好的器件性能和更高的元件密度,从而在更低的成本下获得更好的系统性能。然而,随着工艺的不断微缩,传统的金
2、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结构正受到一些基本要求的限制,它所要求的更薄栅氧化物和更高的沟道掺杂会使得器件产生高漏电和低性能。所以,需要通过新技术与迁移速率提升工艺来维持CMOS器件的微缩路线图。随着CMOS集成电路工艺制程技术特征尺寸不断缩小到90nm及以下时,短沟道效应不断加强,传统的做法是依靠提高器件沟道的掺杂浓度和减小栅氧化层厚度,来达到减小源漏与衬底之间的耗尽层和提高栅控能力,从而达到改善短沟道效应的目的。但是高掺杂的沟道会增大库伦散射【2】,提高栅控能力会形成强电场导致界面散射增强,从而导致载流子迁移率下降,降低了器件的速度,所以单纯依靠几何尺寸上的缩小已经几乎不能改善器件的性能,需
3、要利用应变硅技术来改善器件的载流子迁移率,以补偿高掺杂引起的库伦散射和强电场引起的界面散射,从而提高器件的速度。2 .应变硅网应变硅技术是指在利用工艺过程中不同材料晶格常数失配或材料热膨胀差异产生的应力使硅原子发生应变的技术。根据应变的不同,应变硅可以分为压应变硅(硅原子间距收缩)和张应变硅(硅原子间距扩张)两种。压应变所产生的应力称为压应力或压缩应力,张应变所产生的应力称为张应力或拉伸应力。在先进集成电路工艺中,引入应变硅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载流子迁移率来增大场效应晶体管驱动电流。由于晶格结构的变化,应变硅的能带结构会发生改变,因此通过引入适当的应变,可以减小载流子的有效质量,降低载流子
4、传输过程的散射概率,从而提高载流子的迁移率,这是应变硅能够提升器件性能的机理。在IC芯片制造工艺中,采用的主流应变技术有全局应变和局域应变两大类。全局应变是指利用器件薄层材料和晶片之间的自然晶格常数失配,在整个器件薄层材料内产生相对一致的应变。局域应变是指在器件表面局部区域引入应力,通过局部区域作用到MOS器件沟道。局域应变作用的效果与器件结构密切相关,而应力临近度(即局域应力层临近器件沟道的距离)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在错硅衬底上外延生长硅薄层是常见的全局应变工艺,较大的错硅晶格常数将使硅薄层的晶格常数大于原始值,从而在硅层内形成张应变,其应力大小主要由硅薄层厚度与错硅虚衬底中错的含量决定。与全
5、局应变不同,局域应变主要通过在芯片制造工艺中局部引入应力来实现,如在器件源漏区选择性外延错硅外延等,其产生的应力不仅与错的浓度相关,而且与器件的结构(尤其是外延层对沟道的临近度)有密切关系。另外,由于应力还受到栅侧墙介质、浅槽隔离介质、硅化物或绝缘夹层的影响,虽然研究结果表明电子的迁移率在应变硅材料中可以提升70%,但是制成器件后实测的改善效果却小于理想结果。由此可见,器件结构和工艺流程因素限制了器件性能的提升。根据应变的作用方向差异,应变还可以分为双轴应变(BiaXiaIStrain,在晶片表面的X和y两个方向上形成相对一致的应力)和单轴应变(Uniaxia1Strain,在晶片表面主要沿单
6、一方向的应变针对CMOS应用的研究结果表明,沿沟道方向的张应力有利于提升电子迁移率,故用于n-MOS器件;而沿沟道方向的压应力有助于提升空穴迁移率,故用于P-MOS器件。集成电路发展到90nmn节点以后,开始在MOSFET器件中使用应变硅技术,早期引入的应变硅技术包括针对P-MOS器件的错硅源漏外延技术和针对n-MOS器件的应力层技术。错硅源漏外延技术是指在P-MOS器件的源漏区域选择性外延生长原位掺杂的错硅,利用错硅晶格常数高于硅,在器件沟道区产生压应变。采用应力层技术可以生长一层应力层介质材料,通过热作用等在器件沟道区产生应变,如应力记忆技术(StressMemorizationTechn
7、ique,SMT)和接触孑1亥IJ蚀停止层(ContaCtEtchStop1ayer,CES1)技术。根据工艺的不同,应力层技术可以产生张应变和压应变,目前最常用的是n-MOS器件的张应变层。此外,还可以引入双应力层(Dua1Stress1iner,DS1)在P-MOS和n-MOS器件上分别实现压应变和张应变,但其集成难度大,较少用于实际工艺中。对于nMOS器件而言,还可以在源漏选择性外延碳化硅层或极高磷掺杂浓度的Si:P层,产生沿沟道方向的张应变。3 .局部应力工艺应用于单晶硅上的机械应力将会改变原子内部的晶格间距,相应地改变了电子能带结构和密度,从而改变载流子的迁移率。载流子的迁移率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集成电路 制造 工艺 应变 技术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