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扬州商人的诚信.docx
《论唐代扬州商人的诚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唐代扬州商人的诚信.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古代扬州为经济繁华、文化昌盛的中心大城市。尤其是唐朝后期,扬州的经济地位甚至还超过了长安、洛阳。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固然为城市商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通过研究发现,唐代扬州工商业者恪守重誉守信、诚实经营本色,不仅获得了个体经济产业的兴盛,同时也对城市商业经济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重诺守信,以诚立德是唐代扬州商界流行色。商品经营随行就市是惯例,遇到市场紧俏而哄抬物价,这样的奸商行为会被扬州商人看不起。太平广记记载:有一个名叫李珏的扬州米商世居城市,贩汆自业,15岁就从父亲手中接过生意贩运大米。有人来买米了,李珏就将升、斗(计量容器)拿给消费者自己操作,即使有人多占一点他也不在
2、意。最可贵的是,无论市场上米价跑风上涨还是跟风下跌李珏都采取一种价格:一斗只求两文利。赚到的钱大部分用于供养父母。天长日久,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家庭生活也是衣食甚丰。李珏的父亲感到奇怪:大凡做贩米生意的,从来都是出升入斗、出轻入重,才能赚到更多钱;虽然偶尔也会被官府查处而吃官司,但铤而走险的大有人在我儿子是不是也属于这一类奸商?李珏一五一十地告诉父亲,他的生意经是多年坚持薄利多销,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信誉越来越好,生意也就越做越红火。记载说,李珏一直到80多岁仍然从事大米生意,如果不是十分重视商业信誉,是很难开出百年店的。另一条关于扬州商人讲诚信的故事还是来自太平广记。卷十七卢李二生”条引逸史说
3、,卢、李二生原来是一同隐居在太白山读书修行,李呼卢为二舅,后来分手。李生弃文从商,经营一片橘子园,地方官吏经常过来吃拿卡要,导致李生没赚到钱,反而还欠下官钱数万贯,贫困不得东归。偶过扬州阿使桥,再次遇到了卢生,就将自己遭遇的艰难告诉昔日老友。卢问李欠官钱多少,李回答:二万贯。卢二话没说,顺手递给对方一根拐杖说道:将此于波斯店取钱。李生将信将疑地来到波斯商人开的店,递上拐杖后,胡商一看吃惊不小:”这是肖二舅拄杖,何以得之?”李生自然是一五一十地说明原委。店家不再言语,径直将二万贯钱给了李生。一根拐杖就能兑现两万贯钱,一个故事也许还不足以说明当时扬州城里商人间以诚为本、践诺守信。太平广记卷十六张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代 扬州 商人 诚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