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医生(献给第三个中国医师节).docx
《致敬中国医生(献给第三个中国医师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敬中国医生(献给第三个中国医师节).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致敬中国医生瞬一战一年-献给第三个中国医师节这一瞬,历史在沉淀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如何才能将其制伏?既往的场景,还散发着温度,也犹如电影胶片,将每一位医务人员、受救治患者,定格进了一个个生与死交织、血和泪互融的画面中。历史的一瞬在沉淀,面对病毒发出的死亡威胁医务人员从来不曾离开岗位。培训会上,齐刷刷投过来的都是专注的眼神1月26日,大年初二,下午2点,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内,由20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护专家组成的应急医疗队,与兄弟医院共同组成国家医疗队,驰援武汉。此后,一大批来自北医三院的医务人员,其中很多是90后,跟随先行者的脚步,来到了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刚看到一群穿着迷彩服的姑
2、娘、小伙们兴高采烈地笑着闹着进了酒店、进了餐厅。当晚8时,临时为他们组织了培训团队,还特别担心这上赶着送上门的培训会不会响应率不高。姑娘、小伙们一直在认真听每一个要点、仔细看每一个操作,有的队员甚至全程录像。齐刷刷投过来的都是专注的眼神。”这一瞬,北医三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副队长、感染科副主任袁晓宁感到了安心,彻底放下了90后们是否会更多注重保护自己、忽视病人照料,是否会全力以赴的担心。在武汉,进入重症病房的第一天,袁晓宁隔着护目镜看到,90后们的身手虽然一开始显得笨拙,但对病人的护理和治疗都一丝不苟,若非写在隔离衣上的名字,已然让人忘记他们是正在面对凶险病毒的年轻人,而是舍生忘死的老兵。17
3、年前,29岁袁晓宁赶上了非典疫情。当时,她在北医三院消化科已是骨干护士,正在上幼儿园中班的儿子也需要母亲更多的照料。“第一次离开孩子那么长时间,当时就反复问自己,为什么到这么危险的地方。”袁晓宁说,那时,给自己的回答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其他的孩子都不受到病毒的伤害。接管第一例非典重症患者后,袁晓宁就持续护理这位患者从消化科转到重症病房,历时一个多月。当时,许多医务人员感染,袁晓宁有过担心,却没有犹豫。17年后,在武汉,同样的“烽火岁月”,袁晓宁又仿佛看到年轻时的自己。“已是深夜,望着窗外薄雾笼罩着的长江、江边的灯光、江面上缓缓行驶的船,空无一人道路上明亮的路灯和十字路口规律闪烁的红绿灯。连续
4、几天的忐忑,终于踏实下来了,但激动的心情却无法平复。”2月25日,袁晓宁在日记中记下,“今天,我们召开了接收预备党员发展大会。当国际歌响彻会议室,我仿佛又看见了此次来武汉一线,党员们争先恐后报名的情景!武汉,我们早就准备好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隔离病房内,记住了许多难忘的瞬间2月17日,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地标或高层写字楼的1ED巨屏,陆续为一组“最美逆行者”系列海报亮起。海报上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张张放大的医护人员的朴素面孔,以及口罩和护目镜留下的印痕、未愈合的血痂、疲惫中的昂然和淡定“想到许许多多的人通过海报在注视着我们,心中就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广东支援湖北疫情防控救治医疗队队员、广东
5、省人民医院神经科三区护士吴掌明回忆,2月8日,当他从武汉汉口医院隔离病房出来时,正好遇到了拿着相机的摄影师,“海报展现的是我们刚下战场的样子,有些憔悴,但在同事脸上,我看到平静、自信、坚定”。1月24日,当天是除夕,吴掌明毅然请缨,报名参加广东第一批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的队伍,并于当晚出发,驰援武汉。出发前,吴掌明的妻子问他:“怕不?”“不怕,勇往直前。”吴掌明斩钉截铁回答后,却悄悄思考,“我真的不怕吗?”在汉口医院,作为第一组进入病房作战的护理人员,吴掌明和队友们努力克服陌生环境的不适应,从收拾垃圾开始,面对艰苦环境不畏惧,也记住了许多难忘的瞬间一一“有个小伙伴在上班时突然不舒服,差点晕倒,现在
6、需要回酒店休息”;“遇到的第一例死亡病例是一位73岁的患者,转院过来刚3天。整个人躁动不安,含糊地说着家乡话,身体被约束着,却使出全身力气想要去反抗”;“随着武汉当地一些医护人员被确诊感染,甚至牺牲在一线,我们也开始思考,万一哪天我们扛不住了,哪天我们也被感染了,那我们该怎么去面对死亡”;“虽然有部分不幸的消息传来,但支援的人员越来越多了,必需品供应也越来越充足了”在隔离病房内,护士成了护工、清洁工、送餐员,要负责污染区的垃圾清理、拖地开窗、端水送饭喂元宵、擦屎倒尿换窗帘,甚至搬运四五十公斤重的氧气瓶。“医护人员紧缺,有的护士体重不到IOO斤,但在病房内一个班就需要换8个氧气瓶。”吴掌明说,看
7、到女护士们的辛苦,觉得自己力气更大,有必要分担更多的体力活。为此,他在隔离病房内练就了一手绝技:两只手分别抓着一个氧气瓶,左右开弓旋转着前进。护目镜布满雾珠,防护服里面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氧气瓶碾过地板发出低沉的声响。吴掌明说,这一瞬,代表的是一份决心,还有誓死守护的承诺。治愈之后,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一线“时间大概是在1月16日或17日,当时发热门诊病人非常多,防护做得不够,我们当时就戴着外科口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简称武汉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劲农回忆,自己是在被风一吹后感到了身体不适,后来确诊感染新冠肺炎。武汉封城之前,他曾带着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实地调查武汉协和医院的发
8、热门诊,和专家组成员一起钻到发热门诊的人群里,挨个地询问患者。武汉协和医院是收治首批武汉市内疑似病例的医院,急诊科又是一线前哨,58岁的他在发热门诊高强度工作长达半个月,极度的疲劳以及高频次的密切接触,让他感染了新冠病毒。“天天到发热门诊去,那个时候非常疲惫,其实我症状不重,但我是医生,我知道自己肯定中招了。”张劲农说,自己是武汉市首批被感染医护人员之一。“我既是病人又是医生,这就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居家隔离期间,张劲农连线参与医院的病例讨论、网络阅片、指导会诊,和同事一起将自己的生病经历转化成为临床经验。“作为医务人员,要告诉普通人,得了疾病怎么样才能好,要鼓劲。”秉持着这样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致敬 中国 医生 献给 第三 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