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箱包装要素的确定.docx
《纸箱包装要素的确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纸箱包装要素的确定.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纸箱包装要素的确定在做商品包装纸箱设计时,设计师首先碰到这几个问题:1 .一个纸箱内装商品数量与单箱重量究竟多少为宜?如何来确定?2 .依据什么确定纸箱产品的内部排列方式,如何选择最好的排列组合?3 .所设计的箱体长宽高尺寸是否有利于增强纸箱强度和节省原材料?纸箱内装产品的数量、重量、排列,纸箱内外尺寸,以及瓦楞纸板材料规格等要素,这些都是首要的考虑内容,因为它们最终决定了包装纸箱的制造、容纳、储运、使用的效率、经济性和总体功能。单箱重量根据国际贸易惯例,作为消费品运输包装的瓦楞纸箱的单箱重量一般不超过20kg为宜,最大25kg。主要考虑到搬运工或店员的操作方便,不容易导致人体损伤等因素。我国
2、国家标准对人工搬运的单件包装箱最大重量规定为18kg。据此,一般消费商品的瓦楞纸箱货物的单件重量限定为20kg当属比较合理。当然,大中型工业产品的缓冲运输包装纸箱不应受此限制。由内装产品的数量乘以产品单位重量可计算得到包装货物净重,整个纸箱货物重量(毛重)当然还要包含纸箱本身材料和隔衬材料的重量(皮重)。需要说明的是,按贸易惯例规定单箱重量不大于20kg为宜。但若设计纸箱的单箱重量过小也不明智,因为小的纸箱所容纳的产品数少,材料相对耗用率高,又经历与大箱差不多的制造过程,小箱的生产、使用、包装的总体效率不如大箱。所以,只要有可能,应尽量接近20kg为好,以发挥最大功能。内容物的数量纸箱内装产品
3、的数量主要由纸箱最大允许重量除以产品的单位重量来计算确定。由于要顾及内部产品的长、宽、高三个方向的排列(它决定了纸箱的综合尺寸),所以,内装物数量也不是可随意选择或确定的。设计时一般可考虑几个不同的数量方案,然后根据既合乎重量限定,又有利于排列方式可灵活调整的原则来确定。具体来说,内装物品件数应该选择分解因子较多的数值,这样有利于长宽高尺寸的调整。举例来说,7、11、13、17、19、23、29、41、43、47都不宜选择,因为这些数分解因子只有1和其自身,没有别的更多排列法。相反地,如选12件,12=1X2X2X3,就有12X1X1、62k4X3X1、3X4X1、3X2X2、6X1X2等许多
4、种可用的长宽高排列方式。而如选10件,10=1X2X5,可用的长宽高排列方式就比12要少得多。所以,在相差不太大的几个数值之间,一般应该选择可分解因子较多的数值。市场上的商品数量传统组合以12(一打)或其倍数用得比较多,显然有利于流通环节的模数化与标准化。内容物的排列方式指产品在纸箱内部的长宽高三个方向上的具体排列数。实际上,在确定内装物数量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产品的内部排列了。这里除了数的选择外,还涉及到纸箱的结构强度、用料量等问题。长宽高方向排列,首先要考虑到箱体外部尺寸应合乎根据人体工学原理得出的限度。根据纸箱强度试验,在同样周边长下,瓦楞纸箱的长宽比在1.21.6之间,其抗压强度为最好。
5、同样综合尺寸(长宽高之和)下,随着瓦楞纸箱的高度增加,其抗压强度减弱,因为堆码载荷主要分配在直立箱板上。事实上,当采用顶部开启的箱型时,高度方向的尺寸选择余地不大。因为产品层数越多,箱体高度增加,既不方便于取物,且也不利于确保足够的抗压强度。但若过小的高度,也有负面作用。此时用于非承载面(顶面与底面)的材料与用于承载直立箱面的材料这两者之比值,较高度大的箱体要高,故纸箱材料效能利用率差。从0200的箱坯展开图知,同样的容积下,高度小的纸箱,其相对用料率大。箱体外部尺寸除了特殊形状或大型工业品的运输箱,一般商品瓦楞纸箱的运输搬运中人力介入在所难免,许多消费商品在进店上柜过程中,还需要店员搬运或开
6、箱。如果纸箱外部尺寸不合理,怀抱空间体过大,使手臂腰部用力紧张,行走困难,会导致人的操作疲劳或损伤。日本学者曾做过对不同重量、尺寸的纸箱货物的搬运试验,通过测量人体在搬运过程中心肺与肌肉等指标,推算人体的工作效率变化和疲劳极限,从而得到合乎人体工学原理的箱体外形尺寸。一般货物纸箱的长度尺寸,长度加宽度尺寸,长宽高综合尺寸应该作如下限制:11B+H男性员工450mm1200mm女性员工400mmsjs4M9Qgrn下面介绍瓦楞纸箱尺寸的具体计算方法。由单件产品的外部(某个方向)最大尺寸乘以此方向上的排列数,再加上衬垫材料的厚度、产品间隙公差等,就可以得到箱内(某个方向)最大尺寸Xi。Xi=xm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纸箱包装 要素 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