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托物寄情教学设计(1).docx
《第三课托物寄情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课托物寄情教学设计(1).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三课托物寄情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方式,并能够独立通过这些隐晦的图式发掘艺术家表达自我情感的方式,从而学会解读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并形成搜索背景材料的意识、养成结合艺术家的生平进行欣赏的习惯。2学情分析1、学情分析: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可能对本课的主题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在教学中手段要尽量多样化,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或者故事拿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学会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个性、信仰及见解。3、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和查资料,董得用一些作品产生的背景与作品形式之间的
2、联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让学生理解本课教学的主要思路。在欣赏过作品程中,使学生对一些重要的作品有一种更深的体会。3重点难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的,以及这些隐晦的表达方式与视觉形象的关系。养成结合艺术家的生平进行欣赏的习惯。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由青少年较熟知的花语入手问题:母亲节、教师节、情人节等节H该送什么花?各代表什么?总结:“花语”代表了人的心声,表达出了送花人的感情,从而引出美术家表达感情的方式托物寄情活动2【讲授】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动植物形象具有比较固定的情感象征意义。如“四君
3、子”题材在美术绘画中被大量运用,成了一种通用图式。提问:谁知道是哪“四君子”?为什么称他们为“君子”?学生答:教师总结:四君子就是梅兰竹菊四种植物。为什么它们能博得文人雅士的喜爱呢?那是因为它们虽然只是植物,但各自秉性,却别具君子之风。梅(傲雪、高洁、坚强)它那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性格,显示了不畏严寒、独步早春的可贵精神,一种在严酷的环境条件下坚守信念的顽强精神。人们便把它作为刚强意志倍加赞赏。兰(高洁、清淡雅致)比喻人品清高”,兰生深谷,不畏风雨没有鲜艳招摇的颜色,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人们便把兰花作为一种高尚的人格的象征。竹(虚心、劲节、高风亮节)比喻气节仅数片叶,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课托物 寄情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