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一、质量目标本工程质量等级目标:确保工程质量合格,满足国家、地方现行相关规范及施工图设计要求;并严格执行甲方指定的质量标准,满足甲方第三方检查要求。二、技术组织措施按由上到下顺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以GB/T19001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为标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机构,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控制流程。1、质量保证体系包括组织保证、制度保证、施工保证。关键是领导重视,责任落实。质量保证体系见质量保证体系框图。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框图质量保证体系思想保证组织保证技术保证施工保证制度保证提高质量意识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贯彻IS09001系列质量标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创优规
2、划经济法规TQC教育项目队质量小组各项工作制度和标准经济责任制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测量复核质量计划技术交底熟悉图纸掌握规范岗前技术培训明确创优项目制定创优措画创优效果签定包保责任状制定奖罚完善计量支付手续优质优价检查落实技术岗位责任制质量责任制改进工作质量总结表彰先进提高工作技能用现代化检测手段加强现场试验控制充分利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定期不定期质量检查接受建簟位和监理誉奖优罚劣经济兑现质量评定反馈实现质量目标2、组织保证措施1.1 抽调富有实践经验,又年富力强的技术、管理干部,建立精干、务实、高效的项目领导班子,抽调配备数量多、技术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选派长年从事市政道路、桥涵工程的专业队伍,
3、组成项目经理部。2. 2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度,施工作业队自检、经理部复检、合格后及时通知监理3、技术保证措施3.1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严格执行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责任制,使施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认真熟悉施工图纸,深入领会设计意图,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图纸施工,吃透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验收标准,施工人员严格掌握施工标准、质量检查及验收标准和工艺要求并及时进行技术交底,在施工期间技术人员要跟班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 2坚持三级测量复核制,各测量桩点要认真保护,施工中可能损毁的重要桩点要设好护桩,施工测量放线要反复校核。3. 3施工所用的各种计量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标定,确保计量检测仪
4、器设备的精度和准确度,严格计量施工。3. 4所有工程材料应事先进行检查,严格把好原材料进场关,不合格材料不准验收,保证使用的材料全部符合工程质量的要求。每项材料到工地应有出厂检验单,同时在现场进行抽查,来历不明的材料不用,过期变质的材料不用,消除外来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3. 5做好质量记录:质量记录与质量活动同步进行,内容要客观、具体、完整、真实、有效,字迹清晰,具有可追溯性,各方签字齐全。由施工技术、质检、测试人员或施工负责人按时收集记录并保存。确保本工程全过程记录齐全。3. 6组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用“四新”技术保证工程质量,组织对关键工序的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编写
5、有关成果报告和施工技术总结。4、管理保证措施4.1制定实施性施工计划的同时,编制详细的质量保证措施,没有质量保证措施不许开工。质量保证体系和措施不完善或没有落实的应停工整顿,达到要求后再继续施工。4. 2严格施工纪律,把好工序质量关,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否则质量问题由下道工序的班组负责。对工艺流程的每一部工作内容要认真进行检查,使施工规范化。4. 3制定工程创优规划,明确工程创优目标,层层落实创优措施,责任到人。4. 4坚持文明施工,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为优质、安全、高效完成本工程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做到道路平整,排水通畅,机械车辆停存和材料堆放有序。4. 5实行质量责任制,
6、逐级落实到工班,责任到人。建立质量奖罚制度,明确奖罚标准,做到奖优罚劣,杜绝质量事故发生。4. 6严格施工纪律,把好工序质量关,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否则质量问题由下道工序的班组负责。对工艺流程的每一步工作内容认真进行检查,使施工作业标准化。4. 7坚持质量检查制度,按制度进行日常、定期、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结果进行验证。4. 8在施工中,对每道工序、每个工种、每个操作工人,做到质量工作“三个落实”。4. 9施工前,每个施工操作人员明确操作要点及质量要求。4. 10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必须随时检查指导施工,制定工序流程图,确定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关键点,进行连
7、续监控,对比分析质量偏差,及时纠正质量问题,把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中。三、特殊工序质量保证措施凡需覆盖的工序完成后即将进入下道工序前,均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项目经理部设质量管理工程师和专职质检人员,跟班检查验收。每道需隐蔽的工序未经监理工程师的批准,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确保监理工程师对即将覆盖的或掩盖的任何一部分工程进行检查、检验以及任何部分工程施工前对其基础进行检查,监理工程师认为已覆盖的工程有必要返工检查时,质检工程师和施工员应积极配合并作好记录。隐蔽工程验收程序图四、质量通病的防治工程质量通病一直是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工程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防治工程质量通病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有
8、效途径,更是我们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职责。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公司的工程质量水平,有效根治质量通病,结合本公司消除质量通病的经验,控制质量通病的发生,针对本工程特点,提出以下几项主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 1路基施工质量通病现象:(1)路基未经压实即进行上部结构施工。(2)路基尚未完全化冻即进行施工,留下质量隐患。(3)压实度控制不严格,纵、横断面高程及平整度超差。原因分析:(1)施工单位对路基的重耍作用及密实度达不到要求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未严格按技术规程施工。(2)有意偷工减料,只图省工、省时、省机械。(3)抢工期,不顾工程质量。预防措施:(1)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培
9、训,施工时做好工序技术交底。(2)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期。(3)要按照路基施工工序的要求,严格控制各项检测项目,避免结构层出现薄厚不均和密实度及强度不均匀的现象。12路基过湿或有“弹簧”现象,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到位现象:(1)路基土层含水量过大,造成大面积或局部发生弹软现象。(2)深处理不到位,和底基层一并碾压时,压实厚度过大,整体密实度差,强度低。原因分析:(1)由于地下水位高或浅层滞水渗入路基土层。(2)路基土层内含有保水性强、渗透性差的粘性翻浆土。(3)设计图纸只规定处理厚度2030cm,含水量过大的路段,碾压后肯定出现“弹簧”现象,与底基层一并碾压,加大了压实厚度,虽然表面不弹软,但
10、仅有15Cn1左右密实度能达到要求。(4)雨季路基施工时,临时性渗水措施不完善,雨水浸泡路基。预防措施:(1)在道路结构设计中,增设一道排水层(防水层)或级配碎石(砂砾)。(2)对含水量大的路基土应进行挖开晾晒处理。(3)掺石灰或水泥降低路基土的含水量,提高其强度。(4)必要时进行换土处理。5 5)土基深处理层和下基层应分别进行碾压。13沥青混凝土横向裂缝现象: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呈贯穿整个路幅或部分路幅现象。原因分析:(1)施工缝未处理好,接缝不紧密,结合不良。(2)沥青未达到适合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大于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
11、3)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反射至面层。(4)温度应力作用。预防措施:(1)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连续进行,减少冷接缝。(2)充分压实横向接缝。碾压时,压路机在已压实的横幅上,钢轮伸入新铺层15cm,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上,再改为纵向碾压。(3)应根据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按本地的气候条件,合理确定沥青类型。(4)对基层要加强养护,避免在上基层进行各种管线的埋设。(5)对已出现的裂缝应及时进行灌注封缝处理,防止雨水由裂缝渗透至路面结构层。6 .4沥青混凝土纵向裂缝现象: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原因分析:(1)前后摊铺幅相接处的冷接缝未
12、按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而脱开。(2)纵向沟槽回填土压实质量差,发生沉陷。(3)拓宽路段的新老路面交界处沉降不一。预防措施:(1)施工组织时应做好机械的准备工作,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凑,确保热接缝。(2)沟槽回填土应分层填筑、压实(若采用撼砂回填,应采用中、粗砂,且应使用振捣棒撼实),密实度必须达到要求。(3)沥青混凝土面层应充分压实。1.5 沥青混凝土车辙现象:路面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轮迹处下陷,轮迹两侧伴有隆起,形成纵向带状凹槽。尤其是在路口刹车频率较高的路段较易出现。原因分析:(1)沥青混合料热稳定性不良,矿料级配不好,细集料偏多,集料未形成嵌锁结构。沥青用量偏高,沥青针入度偏大
13、或质量不好。(2)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时未充分压实,在车辆反复荷载作用下,轮迹处被进一步压密而出现下陷。(3)基层或下基层、路基软弱,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继续压密或产生剪切破坏。预防措施:(1)粗集料应有较多的破碎裂而(应选用反击破碎石),沥青碎中的粗集料应形成良好的骨架作用,细集料充分填充空隙,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及流值等技术指标必须满足规范要求。(2)城市主、次干路应进行车辙检测,普通沥青碎路面动稳定度不小于800次mm,改性沥青佐路面动稳定度不小于2400次(3)设计者应根据本地施工时气候条件确定合适标号的沥青。(4)施工时,必须按照技术规程的规定进行碾压。各结构层的压实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14、(5)随机抽检进入现场的沥青混合料。1.6 沥青混凝土壅包现象:沿行车方向或横向出现局部隆起。壅包较易发生在车辆经常启动、制动的地方,如车站、交叉路口等。原因分析:(1)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偏高、细料偏多,或在底层洒布的粘层油量过大。在夏季气温较高时,热稳定性不好,不足以抵抗行车引起的水平力。(2)面层摊铺时,底层未清扫或未喷洒透层油和粘层油,致使路面上下层粘结不好。沥青混合料摊铺不匀,局部细料集中。(3)基层或下面层未经充分压实,强度不足,发生变形位移。(4)陡坡或平整度较差路段,面层沥青混合料容易在行车作用下向低处积聚而形成壅包。预防措施:(1)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要控制细集料的用量
15、,细集料不可偏多,沥青用量不可过多。(2)在摊铺沥青混合料面层前,下层表面应清扫干净,均匀洒布透层油和粘层油,确保上下层粘结牢固。(3)各基层要充分压实,确保密实度、强度和平整度。17检查井与路面衔接不平顺现象:路面上的各类检查井较路面呈现高差,井周路面下沉、破损。原因分析:(1)各专业的井盖、井室标准不一致,井圈高度不够,加固佐的作用不大。(2)施工放样不仔细,检查井标高偏高或偏低,与路面衔接不齐平。(3)检查井基础下沉,其周边回填土及路面压实不足,交通开放后,井周路面逐渐下沉。(4)井壁及管道接口渗水,使路基软化或淘空,加速下沉。预防措施:(1)保证井圈周边加固板按设计标高,坚实、平稳、紧密地座在碎找平层上。加固板上要预先抹上高标号细石碎(或环氧胶泥),既保证检查井圈与其紧密结合,又能通过调整细石碎(或环氧胶泥)的厚度来控制检查井的标高。(2)采用膨胀螺栓或钢筋将检查井与加固板牢固连接,抵抗车轮对检查井的冲击荷载,防止检查井在冲击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