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护理.docx
《皮肤科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科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护理.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皮肤科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护理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一种皮肤慢性炎症,其病因不明、病程长、治疗效果不佳,各地依据当地不同的环境情况制定了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特应性皮炎的患者往往幼年时出现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复发性、免疫性疾病,儿童期及青年期则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对异种蛋白过敏,血清中IgE及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临床又称为异位性皮炎、特应性湿疹和遗传过敏性湿疹。【病因及发病机制】特应性皮炎常与遗传、外界环境、食物过敏等因素有关,至今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临床类型及表现】湿疹样表现均会出现,根据年龄、皮损形态,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年与成人期。1婴儿期
2、(出生至2岁)多发于出生40天以后的婴幼儿,头皮、面部、耳郭处好发,皮损部位出现丘疹、水疱、皱裂、渗液等类急性湿疹样改变。2 .儿童期(212岁)皮损多发于肘窝、胭窝和四肢伸侧,可表现为丘疹融合成片,皮肤干燥,上覆银白色鳞屑,出现苔葬样改变。3 .青年与成人期(12岁至成年)皮损同儿童期相类似。【诊断及治疗】1诊断持续12个月的皮肤瘙痒加上以下标准中的3项或更多:2岁以前发病(适用于大于4岁者)。屈侧皮肤受累(包括肘窝、胭窝、踝前或颈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有全身皮肤干燥史。个人史中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或花粉症,或一级亲属4岁以下儿童发生特应性皮炎病史。有可见的身体屈侧湿疹样皮损(或4
3、岁以下儿童颊部/前额和远端肢体湿疹)。2.治疗(1)系统治疗1)抗组胺药和抗炎症介质药物:对于瘙痒明显或伴有睡眠障碍、过敏性鼻炎等合并症的患者,可选用第一代或第二代抗组胺药。2)系统抗感染药物:对于病情严重(特别是有渗出者)或已确诊为继发细菌感染的患者,可短期(1周左右)给予系统抗感染药物,尽量少用易致过敏的药物如青霉素类、磺胺类等。3)糖皮质激素:原则上尽量不用或少用此类药物。对病情严重、其他药物难以控制的患者可短期应用,病情好转后应及时减量,直至停药,对于较顽固病例,可将激素逐渐过渡到免疫抑制剂或紫外线疗法。4)免疫抑制剂:适用于病情严重且常规疗法不易控制的患者,常用的有环抱素、甲氨蝶吟、
4、硫嗖喋吟等,注意适应证和禁忌证,并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5)其他:甘草酸制剂、钙剂和益生菌可作为辅助治疗。生物制剂可用于病情严重且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2)局部治疗1)糖皮质激素: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是特应性皮炎的一线疗法。一般初治时应选用强效或超强效激素外用;肥厚性皮损可选用封包疗法;长期大面积使用激素应该注意皮肤和系统不良反应。2)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多用于面颈部和褶皱部位。常用的有1%嗽美莫司乳膏、0.03%0.1%他克莫司软膏等。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可与激素联合应用或序贯使用,这类药物也是维持治疗的较好选择,可每周使用23次。3)外用抗微生物制剂:对于较重患者尤其有渗出的皮损,可系统或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皮肤科 性皮炎 诊疗 护理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