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代后期俺答汗对土默特地区的开发与建设.docx
《浅谈明代后期俺答汗对土默特地区的开发与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明代后期俺答汗对土默特地区的开发与建设.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土默特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范围东起蛮汗山,西至包头察汗脑包,北沿大青山,南至晋边。主要包括现在呼和浩特市四区、土默特左旗、清水河县、和林县、托克托县和包头市的东河区、土默特右旗等地。这一地区北屏阴山,南临黄河,处于南北、东西交通的枢纽地带,自古以来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可耕可牧的自然条件,成为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冲突、融汇的重要地区。16世纪以后,经过明蒙之间长期的争夺战争,土默特成为俺答汗统领的蒙古土默特万户的驻牧地。俺答汗凭借自己的远见卓识,在政治、经济、思想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采取了具体措施,不仅稳定土默特地区的政局,促进了这一地区农耕经济的恢复,城市建设的发展,还留下了美
2、岱召、大召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为土默特地区政治、经济发展和文化、城市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一、继续实行万户制,稳定土默特地区政局历史上,土默特地区是多民族活动的地方,在不同的时期各有其名,魏晋时称敕勒川,隋唐时称白道川,辽金元时称丰州滩。明朝初期,土默特地区成为明军与北元蒙古势力争夺的重要地带,明代曾在这里设立东胜卫进行管理,后因蒙古诸部势力不断向南扩展,放弃了长城以北的地区,土默特成为蒙古势力范围。16世纪初,达延汗统一蒙古,将业已形成的六万户(兀鲁斯),在军事、政治组织上仍划为左右两翼,重新进行分封。右翼三万户为鄂尔多斯万户、永谢布万户和土默特万户。其中,达延汗之孙俺答汗率土默特万户游牧于
3、以丰洲滩(呼和浩特平原)为中心的地区,土默特由此而得名。达延汗去世后,大汗直属部众在大漠南北大规模迁徙游牧的历史结束。土默特等右翼三万户势力日益强大,驻牧于丰州滩的土默特万户俺答汗以阴山两侧为根据地,北征南掠,并兀良哈,入青海,征瓦刺,掠明塞,威震长城内外。随着俺答汗势力的发展壮大,与蒙古大汉分庭抗争的条件也逐步成熟。公元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投奔蒙古的白莲教首领赵全等人尊俺答为帝,焚楮赞呼万岁,如汉天子礼,俺答汗建立金国。今美岱召正门(南门)即泰和门上方镶嵌有一块石匾,“大明金国丙午年戊戌月已巳日庚午时建(公元1606年刻)。这是大明金国唯一有文字实物可考的城址。土默特地区隶属于大明金
4、国的管辖之下。俺答汗建立的金国基本上沿用了蒙古部传统的社会行政军事体制,皇帝称金汗,之下设左、右二汗,分别统领土默特、鄂尔多斯部,即左汗统领十二土默特,右汗统辖十二鄂尔多斯。汗下设大成台吉、台吉、怡(协理)、宰牙气(章京)、明安兔(千户)、召兔(百户)其中,土默特万户由俺答汗的子孙分领,当时领地位于“大同边外,大青山、昭君墓、丰州滩之地,西至黄河与鄂尔多斯万户为邻,东至宣府洗马林边外一带。如俺答汗的长子辛爱黄台吉部,占有原察哈尔万户的部分领地,驻牧于宣府边外兴和(今河北省张北县)之北的小白海、马肺山一带,为土默特万户的最东边。俺答汗第三子铁背台吉之子一大成台吉,驻牧于山西偏关所边外的西北地区。
5、这是土默特万户驻牧地的最西端,隔黄河与鄂尔多斯万户相望。大明金国之下土默特部仍以土绵(万户)、鄂托克(千户)为地方社会组织,大领地由汗统领,小领地由台吉管理。这是一种以血缘为纽带的万户制为基础的行政军事体制,万户领地由若干个鄂托克(千户)组成,而且万户的首领与所辖各鄂托克的领主之间都有非常密切的血缘关系。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巩固了达延汗时期画地驻牧”的格局,稳定土默特地区的社会秩序,为土默特地区的开发与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清代实施盟旗制度奠定基础。清代在此基础上,将土默特地区划分为土默特左、右两旗。二、改变单一的游牧经济,恢复、发展土默特地区农业和多种经济自辽、金、元以来,在畜牧业发展的同
6、时,土默特的农业、手工业等也逐渐发展起来。元代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路过丰州时,曾载(丰州)州人并用驼毛制毡甚多,各式皆有。并恃畜牧务农为生,亦微作工商。可见,当时的丰州是一个多种经济并存、较发达的地区。16世纪中叶,当俺答汗率土默特部驻牧丰州滩时,长期的明蒙战争以及蒙古诸部之间的争战已将元代土默特地区逐渐发展起来的农耕文明摧残殆尽,原有的手工业、商业也遭到严重破坏。同时明朝又用长城将传统农耕区屏障起来,断绝了与蒙古的通贡互市关系,使北方草原失去了对农业的依赖。为了保证蒙古族的继续发展,弥补单一游牧经济的不足,俺答汗一方面遣使求贡,努力建立与中原地区正常的贸易关系,另一方面,开始积极探索一
7、条引进农耕、自给自足的道路。16世纪中叶,大量汉族人口涌入土默特地区,其中有不堪负担明朝沉重赋役的贫苦农民,也有不满明朝腐败统治铤而走险的边民、士兵和白莲教教徒。再加上,蒙古军队攻略明边,岁掠华人以千万计。隆庆末年土默特地区汉民有五万。这些来到草原的汉人不仅带来了丰富的劳动资源,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与文化,为丰州川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俺答汗是一位有远见的蒙古族领袖,在多次求贡失败的情况下,决定发展丰州川农耕经济。1546年(嘉靖二十五年)四月,俺答、阿不孩及兀慎娘子(俺答汗夫人即三娘子)见砖塔城,用牛二镇耕城,约五六顷,所种皆谷、黍、薯、秫、麋子,又治窑一座。”为此,他有意识地改善
8、被虏汉人的待遇,还择其狡者,与之妻室,生长男女,以系其于是,许多汉人与蒙古族人民在黑河、灰河之间的土默川上,开辟良田,种植粮食,使丰州川重又出现了开云田丰州地万顷,连村数百的繁荣景象。至万历初,土默特地区一望平川,无山破溪涧之险,耕种市廛,花柳蔬圃,与中国无异,农业发展水平接近内地。在农业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丰州川的畜牧业和手工业也发展起来,畜牧业在品种上既有传统的牛羊马,还有鸡、豚、鹅,兼具草原和内地的特点。手工业在封贡以后,产品出现镀银鞍辔,镀金撒袋,也有了长足进步。俺答汗发展丰州J11的农业是蒙古社会发展史的一大盛举,是土默特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的大胆靠近。它使丰州川再度半农半牧业化,在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明代 后期 俺答汗 土默特 地区 开发 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