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代档案管理机构及文卷分类制度研究.docx
《浅谈宋代档案管理机构及文卷分类制度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宋代档案管理机构及文卷分类制度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宋代经过后唐的战舌折口地方割据的影响,统治者十分担心地方各地以及中央各部门的权力过于集中而形成后唐似的军阀割据,于是对职官制度和行政机构制度进行了改革。宋代的行政体制改革,改变了隋唐时期形成的三省六部制,建立了宋代独特的中央集权的制度体系。这次改革中,档案管理机构也发生了变化。中央最高行政首长,汉代时期为宰相,宰相管理着全国除军事和最高人事任免权以外的职权,地方各级和中央各部门的奏章都是宰相批阅,监察机构也是受宰相管辖,对朝廷内外的百官进行监督,其中中央档案管理工作也由宰相管辖。到了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发生了变化,中央行政权已经落在了皇帝一个人手中,宰相只能作为辅政机构。在
2、三省六部制之下,三省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的最高长官分别为中书令、侍中和尚书令,在唐代三省的最高长官就被称为宰相,这样一个国家就有了三个宰相数量比汉代有所增加,同时宰相没有完全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在行政权的决策上,这三个宰相分别担当着相应的职能,他们分别负责中央最高行政命令的草拟、审核和执行,同时他们拟制的中央行政命令要经过皇帝的批准以后才能生效,所以说此时皇帝才是中央最高行政长官。在档案管理上,唐代形成了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档案处理流程,同时三省和中央各个部门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都专门设置了档案管理人员。宋代在唐代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革,进一步削弱了三省的权力,宋代在中央设置
3、了政事堂政事堂在唐代也存在,但那时候政事堂只是作为一个宰相的议事机构,而非国家机构,宋代的政事堂亦称为中书门下就是朝廷的最高行政辅政机关,也是档案管理的最高机关,其他的档案管理机构职能也进行了重新划分。在宋代的档案管理基本制度框架下,宋代的文卷管理也更加具有特色,其中最重要的管理制度就是文卷分类制度。一、宋代的档案管理概况宋代的档案管理机构建立于其职官制度和国家行政机构基础之上,每一个重要的国家机玲都有相应的档案管理人员和机构。宋代的政事堂是最高的行政辅政机构,其最高长官称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为正宰相,副职为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宰相的职责是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在政事堂之下设有五
4、房,分别具体负责政事堂的具体事务,在这五房当中,孔目房、购销房属于文书档案管理机构,其中孔目房的职责是掌管文书案犊,购销房主要负责掌管印章和符信。同时,政事堂还设置专门管理档案的官员,这些官员称为检正官,政事堂的五房中,每房一人,具体负责该房的具体的文书事务。这些检正官都是京朝官担任。除了“检正官以外,堂后官也是政事堂中的负责档案管理的重要官员,堂后官每房有三人,其职能分工为,一人负责文书档案的登记,一人负责公文文书的誉写抄复,一人负责对公文文书的校对和印发工作。从职能分工上来看,检正官和堂后官的分工相当于检正官负责档案工作的监督管理,堂后官负责档案的制定、印发和校正,形成了科学而严密的工作体
5、系。宋代后期,经过元丰改制以后,三省的权力逐渐增强,档案管理方面的职能又重新恢复到三省,由中书舍人、给事中和郎官掌管档案管理职权。宋代的三省在宋初职能被架空,由政事堂掌握着行政大权,元丰改制后政事堂的权力被重新整合,三省又重新恢复了职能,在档案管理上的职能也逐渐恢复到隋唐时期确定的职权状态。中书省的主要职责是制法文书,在中书省下设八房作为办事机构,在这八房中具有档案管理职能的有主事房、点检房、催驱房、班簿房和制救房,其中主事房在档案管理中的具体职责是负责文书的收发登记,相当于今天的办公室档案工作部门点检房受中书舍人管理,主要负责点检各房的文书档案工作,从事档案监督管理工作催驱房在档案管理中主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宋代 档案 管理机构 文卷 分类 制度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