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北宋保甲法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区域差异.docx
《浅谈北宋保甲法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区域差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北宋保甲法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区域差异.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保甲法是北宋王安石变法期间,一项将军事改革与财政改革相结合的新法。其目的一是要裁撤正兵,削减国家养兵的军费开支;二是要以富有战斗力的各地民兵取代正兵,从而提高国家军队的整体作战水平。在以往的研究中,邓广铭北宋的募兵制度及其与当时积弱积贫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和王安石对北宋兵制的改革措施及其设想两篇文章构成了王安石军事改革思想的研究基础,王曾瑜宋朝兵制初探提供了关于北宋军事制度的全面背景知识,黄纯艳等熙宁战争与宋越关系、孙远路北宋的强壮和义勇等文也分别提供了广西保甲法和河北、河东保甲法实施中若干历史事件的背景。本文将从区域差异角度出发,考察保甲法中一些因地制宜措施的缘由与细节。保甲法产生的历史背景,主
2、要是因为北宋执行国家养兵政策,出资募兵入伍,而每逢灾荒年份,流民增多,就花费更多的资金进行招募,从而减少社会上的流民数量,使其不至于聚众生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宋军队中吸纳的士兵数量过多,这些人不从事农业生产,全部需要国家出资供养,因此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开支中的一项重大负担。而这些招募来的兵员战斗力有限,在内地尚可承担驻守任务,一旦调动驻地戍守边疆,由于北宋边疆地理条件差异过大,士兵们便难以适应当地的生活,战斗力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按照制度,北宋军队还需经常更换驻防地区,其原因是为了削弱军队与驻地之间的联系,以消除地方割据叛乱的危险,但这种举措却使军队无法熟悉驻地环境,从而导致了战斗力的下降。
3、这种因地理条件差异而造成的战斗力差异,是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在关于北宋边疆军事问题的各种记载中,广南边境出现了匕兵一词,河北边境出现了南兵称谓,而陕西边境则出现了东军的说法。虽然用词各不相同,但区别只在相对于首都的方位,它们所指的都是朝廷派驻边疆的禁军。这些军队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能完全适应边疆的战守生活,在北方的宋辽边境和西北的宋夏边境,从内地来的南兵和东军们作战能力有限,既不如当地民兵作战勇猛,也不如民兵熟悉山川地形,更不能像民兵一样既耕且战,为国家节省军费开支。这种问题早在王安石变法之前就已经出现,例如宋仁宗康定初年,北宋与西夏之间爆发战事,朝廷下令招募20营新兵,但募来的士兵多出身市
4、井,难以承担战守任务。而且在北方边境处,内地军士不如当地士兵熟悉弓马、骁勇善战;在南方边境处,内地军士又水土不服,无法适应当地环境,这就形成了军费开支与士兵战斗力成反比的现象,成为北宋军事制度中一个严重的问题。保甲法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其做法就是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所说的王安石议减正兵,以保甲民兵代之,其目的一是为了削减国家军费开支,二是为了提高北宋军队的战斗力水平,试图改变可战之士,十无二三的状况。从地域差异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一项因地制宜、以本土人守卫本土的举措,在北宋南北边境尤具意义。因此在实际执行中,北方宋辽、宋夏边境处的西北三路,南方与交趾相邻的广南地区以及驻扎禁军最多的开封府界成为改
5、革的重点地区,中国通史对王安石新法涉及强化军兵保甲的措施进行了总结,具体内容如下:(一)各路保甲原归主持新法的司农寺管辖,一。七五年九月,改隶尚书省兵部,后又在各地设提举官统领。(二)开封府界、西北三路、广南东西路等地保甲,教练武艺,由大保长充教头。后又推行到其他各路,设置教场,教练战法。骑丁习马枪,步丁习弓弩、步枪。(三)保甲养马(四)开封府界五路地主武装“义勇一律改为保甲。部分地区并用义勇保甲轮番代替禁兵。在这些条款中,着重提到了开封府界、西北三路、广南东西路三地,这实际上也是保甲法改革中区域特点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几个地区。按照王安石的设想,保甲法应当首先在京畿地区施行,然后再逐渐推向北方五
6、路,最终覆盖全国。因而在北方边境的河北、陕西和南方边境的广西、广东等几路,保甲训练的推广受到了格外的重视。接下来,本文将对这种区域差异的特点和成因进行分析。-广南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与既现象分析宋代的岭南,开发程度不高,民族融合程度有限,许多地方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状态。当时的广南西路面临着来自交趾的国防压力,例如在宋仁宗时期,侬智高就曾率军攻入广南,给当地造成了很大损失,所以广南西路是北宋军事部署中需要重点完善的地区。宋人在提及广南国防与治安事务时,曾用北兵”一词指代朝廷派驻广南的禁军,这是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也是广南地区之所以成为保甲法重点实施地区的主要原因之一。?既“一词的出现,实际是
7、强调了南北差异,这正是岭南的地理特点造成的。当时岭南尚未完全开发,一些地区环境恶劣,气候湿热,与内地差异极大,宋人称其为恶弱水土州郡,从内地来的士兵甚至无法在当地生存,常有患病死亡之虞,不待上战场,非战斗性减员现象就已经非常严重。例如广南西路的南仪州,地处山险之中,经常出现岚瘴,导致当地官吏军民多患病死亡,最后只能将南仪州迁址重建。北宋的蔡襄曾说:自京西、江南东西、广南东西、两浙、福建等驻泊禁军,皆是北人。南方风土异宜,水行不知舟楫之利,山行不堪阻厄之险,一往三年,死亡殆半。为了解决这类问题,蔡襄建议让广西的厢军避免长途迁徙,就近进行防区调整,以尽量保证军士们的生命安全。朝廷也曾进行过相关调整
8、,如下令徙广南戍兵善地,以避瘴毒。出于这种考虑,广南地区派驻的禁军数量相对较少,宋仁宗时期全国共有禁军1927指挥,广南东西两路仅有8指挥。这种布局并不是说岭南地区的国防形势不重要,或是朝廷对其重视不够,而是在禁军不能适应广南水土的情况下,即使当地需要重兵驻守,朝廷也无法派出大量禁军,否则不但不能解决当地戍守问题,还会造成更大的非战斗性减员。在岭南地区国防压力未减弱的情况下,采取少驻军的方式虽然可以减少人员损失,但却不能彻底解决当地的国防问题。南疆终须有人戍守,但来自北方的禁军进入广南以后又难以适应环境,所以只能采取建立民兵的方式,以本地人负责本地战守,待训练成功后,逐渐以民兵取代禁军,这既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北宋 保甲 法制 实施 过程 中的 区域 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