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法币改革与国民政府兴衰之关联.docx
《浅论法币改革与国民政府兴衰之关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法币改革与国民政府兴衰之关联.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浅论“法币”改革与国民政府兴衰之关联自鸦片战争,中国大量白银外流,银价下跌,国内发生严重通货紧缩,直接威胁到了中国银本位制。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始着手调整国内金融体系。1933年,国民政府开展“废两改元”,确立了国内新的银本位制度。然而,“废两改元”仅仅解决了银本位制下货币本位的单位问题,并未从国家层面对纸币的发行进行统一,另外,作为一个用银而不产银的国家,中国白银价格必然受国际白银巾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大都放弃银本位制而改用金本位制,造成白银价格剧烈波动,对国内货币币值稳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维护国内稳定的金融环境与货币流通秩序,顺应国际流行趋势和货币发展的客观规律,推行
2、不兑现纸币并实现通货管理制度成为了必然选择。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下,1935年11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正式发布币制改革的公告与宣言,即后世所谓的“法币改革”。20世纪初西方货币理论认为,调节货币数量可以调节商品价格。法币发行权收归中央政府,根据社会货币需求量自由增减发行量,加强了货币的监管强度,同时,摆脱了银本位制的法币在白银价格不稳定的当时体现出了更高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当时民众的恐慌心理,对经济复兴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以1933年币值计算),改革前1933年为294.6亿元,1934年为269.0亿元。改革后1935年为290.9亿元,1936年309.
3、4亿元,经济体现明显增长。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的实施,体现了我国货币制度的一大进步,同时使中国货币制度初具现代货币雏形。在法币制度确立初期,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首先,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的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以法币统一的全国的货币,是货币发展历史上的巨大进步。法币的发行整饬了货币流通秩序,对于扫除繁杂货币及其障碍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历史作用。其次,法币改革的成功推动了经贸和国内生产的发展。从对外经贸方面看,在实行法币改革以前,中国的金融行市总是受到世界银价涨落的拉打而发生不稳。法币发行后,政府将全国约6.62亿元白银全部收归国有,既不准买卖有不
4、准流通,使法币完全与现银脱钩,这就使中国的货币完全摆脱了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如美国1935年12月停止在伦敦购银,世界市场上一周内银价降低了10%,但中国因实行法币与世界银价脱钩,国内金融没有因之引起大波动。同时,法币改革中稳定法币对英镑汇价的作法使中国既可以用法币购买外汇克付所欠各国的外债,避免用白银偿还外债所带来的许多干扰和损失;而且还因为法币与英镑有了固定比价,可以在世界市场流通。这无疑有利于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到抗战前夕,“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此出现外汇率的稳定”,在法币改革后的头几个月内”出现了几十年来未曾有过的贸易顺差,出口超过了进口”,这种外贸形势以及“国外对
5、中国出口货物的要求,特别增加了农业生产者的购买力。”从国内工农业生产方面看,在改革后最初的一、二年内,法币的发行刺激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法币发行之初,规定银元一元可兑换法币一元,但实际兑换时,却是白银的60%可兑法币的100%。实行法币后,ij面上纸币(法币)的流通量相对于银元增加了。法币的发行数字,1935年11月初为459308123万元,到1937年6月底,增发到1407202334万元。后者比前者增加了2.1倍。货币流通量的有限度增加作为一种合理的金融现象使全国物价开始回升,如上海1936年物价上涨了12.6%,物价的I可升使商业和生产经营活动变得有利可图,因而刺激了商业繁荣和工业生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币 改革 国民政府 兴衰 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