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鸿章传读书笔记.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李鸿章传读书笔记一一与时俱进,拒绝落后我知道李鸿章此人始于中学历史课本,后在与晚晴相关的电视剧、电影中常常会看一个 或邪气、或阴冷、或儒雅的干瘦老人形象。历史对李鸿章的评价褒贬不一,直到我读了梁启 超的李鸿章传方才让我又重新审视这位叱咤晚清政坛四十年的风云人物,甚至对晚清那 段国家屈辱史,有了另一番感悟。李鸿章传是在李鸿章死后两个月,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领袖流亡在日本创作的,当 时梁启超正好29岁,大好青年,却己流亡日本三年。此时的他正孤独的在日本岛上,反思 和总结维新变法失败之处。在我看来,他写李鸿章除了去点评一名政敌外,更主要的目的是 借由李鸿章的一生,抒写自己对晚清历史的见解,对洋务运动和
2、维新运动看法,对大清王朝 陨落的一种悲愤,他其实是借李鸿章的故事,抒发自己的胸怀。但值得肯定的是,虽然梁启 超与李鸿章的政见不同,但他却没有将李鸿章描述成为一个大奸大恶的权臣,给予了他许多 正面的评价,称“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 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故“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 势不得不手中国近世史!”甚至给予高度评价:“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 鸿章之遇”,感叹其“生不逢时”,体现了流亡臣子对于国家腐朽不堪的制度难以抑制的孤愤。作为一个优秀的外交家,虽然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其他国家签订了不少不平等的卖国
3、条约,导致国力更加落后,百姓生活更加艰苦,但这也是在国力最弱的背景下做出的最无可 奈何的选择。若还有别的机会,谁会愿意放弃自己的国家,放弃自己的人民,放弃自己的家 人,去给敌人送去土地和财富?谁会去选择背负这样一个千古骂名,遗臭万年?若让一人去 背负整个国家的责任岂不有失公正?在当时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家内部状况亦无法理顺的 条件下,无论是谁都无法做得比他更好。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李鸿章于开始时投奔于曾国藩门下,在围剿“义和团”战斗中 展露其军事才能,用兵谋定后动,料敌如神,还和曾国藩等人一同建立了湘军和常胜军,镇 压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运动。李鸿章随同周天爵镇压定远陆遇龄起义,镇压陈
4、学曾、 纪黑壮起义。且其品德气量也为人所道,“按此亦李文忠之所以为文也,诏会剿而不欲分人 功于垂成,及事定而不怀嫉妒于荐主,其德量有过人者焉。名下无虚,非苟焉已耳。”他创 立的北洋水师舰队,也成为当时中国政府水军的主力。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李鸿章最大的贡献无疑是兴起了旨在拯救落后中国的“洋务运 动”。即其所创办的各种工厂以及派学生游学外国,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并在全国范 围内展开的工业改良运动。他较早地意识到了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局,己经到了法非 变不可的地步。他不仅认识到只有强大才不会被挨打,只有强大才可以主宰自己命运,还为 当时的中国培养出一批有用之才。尽管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
5、他那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文化 技术的先进思想却在有志人士的心中埋下了不可抛弃的种子。为以后中国的觉醒和迈入现代 化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李鸿章,悲就悲在身处中国积弱最严重的时代,以一己之力要想改变中国贫穷落后被动 挨打的局面,无异于饮鸩止渴,这是一个根本无法实现志向,这只是一个梦想。所以李鸿章 的一生是悲壮的一生,是无奈的一生,是劳累的一生。其起于湘军,败于甲午战争,遭致一 片骂声,但当时又有多少人在真正抵抗外国入侵呢?腐败无能的官场,自私自利的官员,愚 昧无知的国民,才是晚晴失败的真正根源。“其为非常之奸雄与为非常之豪杰姑勿论,而要之其位貉行事,必非可以寻常庸人之 眼之舌所得烛照而雌黄之者也。我
6、个人觉得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评价一个人并不能 单纯的说他是好或者是坏,而是应该站在他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及他所处的位貉上去看待 这个人,看了此书之后觉得李鸿章的内心是爱国的,其爱国主义精神在当时也没几个人可以 超越。虽然知道李鸿章也有过错,但是他仍然可称为一代豪杰人物。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 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二他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依旧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 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徒有一腔爱 国热情,却无处施展自己的满腔抱负,怎不让人痛心泪流。当时的中国实在是无药可救了, 再怎么努力也只能
7、做到像李鸿章这样吧,当时国民的愚昧麻木,实在是让人心痛,让人心寒, 让人忍无可忍。虽然有人想救你出去,可你却安于现状不愿去改变现实,这实在是叫人悲哀。 李鸿章就是那个想救国的人,然而黑暗的社会终究不能让他实现心中的抱负。李鸿章悲壮的 命运便由此可见了。然而,李鸿章毕竟只是晚清“庸众中的杰士”,他“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 不知政治之本原。”他向西方学习,毕生追求的富国强兵的梦想,始终只停留在器物层面上。 他没有也不可能去改变腐朽的封建体制,于是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只是“沙上建塔工正如他 自己所说,终其一生,他“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所以, 梁启超认为李“有才气而无学识,有阅历而无血性”,他说“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 识”,“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常常感叹:“吾被举国所掣肘,有志焉而未逮也”,晚晴的失败源于其腐朽的制 度。因此,要立于天下,首先要跟着时代进步,此书让我更深层次的感悟党中央提出与时俱 进的重要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己有长足的进步,政治体 制改革却步履维艰,还不得不面对金融危机的困局,在新一轮的历史大螺旋中,没有了亡国 灭种的紧迫感,仍未建成一个理想完善的公民社会,一百多年前梁启超“今日世界之竞争, 不在国家而在国民”的警告,在大同世界出现之前,永远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