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文化起源和内涵.docx
《春节的文化起源和内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节的文化起源和内涵.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春节的文化起源和内涵2023年的春节已经迈着轰隆隆的脚步到来,外面到处购物的场所人头攒动,喧嚣异常,家里也是除尘换新,一派忙乱的景象,大家都被这繁忙与热情感染,也许很少思考我们为什么会对春节会抱有如此的热情,以及春节背后的起源的文化内涵。一、除夕之说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且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华人可以不遵从其它任何中华民族的习俗,但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不过年。因为没有年的一年,华人会心理空落落地,会认为自己刚刚活过的一年是没有意义的。而年前最后一晚的欢聚,则前尘往事烟消云散,苦也罢乐也罢,来年一切从头来过,有怨的人在新年的钟声敲过之后见面道声恭贺,误会嫌隙就会瞬间冰释。1
2、、除夕源于一种驱鬼祛病消灾、祭神祭祖的祭祀活动追溯春节的起源,我们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这从我们每家每户堂屋正中的牌匾就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什么姓氏,都有自己的堂名,但无论是什么堂名,牌匾中央都会有一行“天地君亲师位”的特大行文,旁边附祖考、司命等小字,层层散开是如家训的对联和庆贺新年的吉语对联,而行至大门处,则是那幅最显眼最具标志性的贺春对联。而堂屋正中的堂名、对联等每年除夕更换一次,然后行三叩九拜之礼,便是先祖祭祀活动的改良。“除夕”是指一年中最后一天的晚上,从字面上看岁末除,就表达了一种驱逐祛除之意。礼记月令中说,岁末第一要务就是“命有司大傩,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
3、。”“有司”是指掌管驱疫的官吏,“旁磔”是指在四方之门分别披挂肢解的牲畜。至于“大傩”,则是与“旁磔”一样是一种驱邪手法。据周礼夏官方相士中记载,专驱鬼怪的“方相士”由武夫担任,他们手掌蒙熊皮,头戴黄金面具,穿黑衣红裙,执戈扬盾,运动时还要呼“傩!傩”,这就是“大傩”的具体手法。而“寒气”不仅表示的是冬日的寒气,还指一切病情瘟疫。古时的人们相信这些敬神驱鬼的手法,可以避一切灾祛一切病,而年前这晚最后的一送,则可以迎来新年新气象,因此有“除夕”一说。2、“除夕”的神话传说真正的敬神驱鬼的祭祀活动,从腊月初八就要开始,直至年前最后一晚真正结束,由“除夕”把这一活动推向高潮。而关于“除夕”的说法,还
4、有另外一个神奇的故事,让这一活动更具神秘性。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夕”的妖怪,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孩儿,晚上就要去糟蹋她,而后还要把女孩儿吃掉。老百姓对夕恨之入骨,但又没有办法。当时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很好,养的狗也非常厉害,任何猛兽都敢去斗。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他带着狗到处找夕,却始终没有找到。原来,夕白天不出来,太阳落山后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没人知道它到底住在哪里。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七郎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夕可能要来。于是,七郎就找镇上的人们商量,叫大家天黑了不要
5、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把夕吓出来除掉。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它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接着,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夕吓得四处乱跑,正好被七郎看见了。七郎放出猎狗去咬它,夕有点儿斗不过七郎和猎狗,想逃跑,却被被猎狗咬住后腿不放,于是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这是“除夕”的神话传说,至于是否真实已无可考,但关于“除夕”一词的最早出现,则见于见于古代文献风土记,书中道“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除夕之夜,互相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除夕这一天,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一天,它让我
6、们在这一天辞旧迎新,万家团圆,一起围炉夜话迎新年。二、过年之说常言道“小孩望过年,大人望种田”,充分显示了农耕社会大人小孩不同的期望,但也说明了“过年”是我们最通俗的说法。1、“过年”是对丰收的庆典活动演变而来至于“年”字的来历,则来自于农耕社会人们对于丰收的期望,甲骨文上的“年”字模样,就是一个人头上顶着沉甸甸的谷穗,喜获丰收后庆祝的样子。因此,“年”字的起源,是由古代的丰收祭祀活动演变来的。说文解字中载:“年,谷熟也”,也就是说,“年”被人们视为五谷的一个生长周期。而“过年”,就是对丰收后的庆典活动的称谓。大家辛劳一年,平时省吃俭用,但过年时,再穷的人家也得备上八大碗大吃一顿,以贺来年丰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春节 文化 起源 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