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最新版)第10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最新版)第10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79)诊疗工作, 我们组织专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 版)基础上,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 第十版注一、病原学特点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SARS-CoV-2 )为 属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0140nm, 病毒颗粒中包含4种结构蛋白:刺突蛋白(spike, S )、包 膜蛋白(envelope, E )、膜蛋白(membrane, M )、核壳蛋白 (nucIeocapsid, N)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全长约29.9kb,基因组所包含的开放读码
2、框架依次排列为 5-复制酶(ORFlaORFlb )-S-0RF3a-0RF3b-E-M-0RF6-0RF7a- 0RF7b-0RF8-N-0RF9a-0RF9b-0RF 10-3z .核壳蛋白 N 包裹着 病毒RNA形成病毒颗粒的核心结构一一核衣壳,核衣壳再由 双层脂膜包裹,双层脂膜上镶嵌有新冠病毒的S、M、N蛋白。 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呼吸道后,主要依靠其表面的S蛋白上的 受体结合域(RBD)识别宿主细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ACE2 ),并与之结合感染宿主细胞。新冠病毒在人群中流 行和传播过程中基因频繁发生突变,当新冠病毒不同的亚型 或子代分支同时感染人体时,还会发生重组,产生重组病毒
3、株;某些突变或重组会影响病毒生物学特性,如S蛋白上特 定的氨基酸突变后,导致新冠病毒与ACE2亲和力增强,在 细胞内复制和传播力增强;S蛋白一些氨基酸突变也会增加 对疫苗的免疫逃逸能力和降低不同亚分支变异株之间的交 叉保护能力,导致突破感染和一定比例的再感染。截至2022 年底,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关切的变异株(Varianl of concern, VOC)有 5 个,分别为阿尔法(AIPha, B. 1.1.7)、 贝塔(Beta, B. 1. 351 )、伽玛(Gamlna, P. 1 )、德尔塔(DeIta, B. 1. 617 2)和奥密克戎(OmiCrorb B. 1.1
4、,529 ).奥密克戎 变异株2021年11月在人群中出现,相比Delta等其他VOC 变异株,其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显著增强,在2022年初 迅速取代Delta变异株成为全球绝对优势流行株。截至目前,奥密克戎5个亚型(BA. 1、BA. 2. BA. 3、BA. 4. BA. 5)已经先后演变成系列子代亚分支709个,其中重组分 支72个。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的持续传播,新的奥密克戎 亚分支将会持续出现.全球数个月以来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 株主要为BA. 5. 2,但是2022年10月份以来免疫逃逸能力和 传播力更强的BF. 7. BQ. 1和BQ. 1. 1等亚分支及重组变异株 (XBB)的传
5、播优势迅速增加,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取代BA. 5. 2成为优势流行株.国内外证据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肺部致病力明显减弱, 临床表现已由肺炎为主衍变为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我国境 内常规使用的PCR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性未受到影响,但一 些已研发上市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对其中和作用已明显降低.新冠病毒对紫外线、有机溶剂(乙酸、75%乙醇、过氧 乙酸和氯仿等)以及含氯消毒剂敏感,75%乙醇以及含氯消 毒剂较常用于临床及实验室新冠病毒的灭活,但氯己定不能 有效灭活病毒。二、流行病学特点(一)传染源。传染源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 发病后3天内传染性最强.(二)传播途径。1 .经呼吸道飞沫和
6、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2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3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 定的免疫力。老年人及伴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感染后重症率、病死率 高于一般人群,接种疫苗后可降低重症及死亡风险。三、预防(一)新能病毒疫苗接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以减少新冠病毒感染和发病,是降 低重症和死亡发生率的有效手段,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应接 种。符合加强免疫条件的接种对象,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接 种。(二)一般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 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健康素养,养成“一米线”、
7、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打喷嚏或 咳嗽时应掩住口鼻。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做好个人防护。四、临床特点(一)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24天。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发热多为中低 热,部分病例亦可表现为高热,热程多不超过3天;部分患 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 泻、结膜炎等。少数患者病情继续发展,发热持续,并出现 肺炎相关表现.重症患者多在发病57天后出现呼吸困难 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 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极少数患者还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受 累等表现。儿童感染后临床
8、表现与成人相似,高热相对多见;部分 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 现为反应差、呼吸急促;少数可出现声音嘶哑等急性喉炎或 喉气管炎表现或喘息、肺部哮鸣音,但极少出现严重呼吸窘 迫;少数出现热性惊厥,极少数患儿可出现脑炎、脑膜炎、 脑病甚至急性坏死性脑病、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吉兰- 巴雷综合征等危及生命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也可发生儿童多 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主要表现为发热伴皮疹、非化 脓性结膜炎、黏膜炎症、低血压或休克、凝血障碍、急性消 化道症状及惊厥、脑水肿等脑病表现,一旦发生,病情可在 短期内急剧恶化。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病情危重者多见于老年人、有慢 性基础疾
9、病者、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肥胖人群等。(二)实验室检查。1 . 一般检查。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可见淋巴细胞 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酶、肌红 蛋白、肌钙蛋白和铁蛋白增高。部分患者C反应蛋白(CRP) 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PCT)正常。重型、危重型病例可 见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炎症因子升 高。2 .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1)核酸检测:可采用核酸扩增检测方法检测呼吸道标 本(鼻咽拭子、咽拭子、痰、气管抽取物)或其他标本中的新 冠病毒核酸。荧光定量PCR是目前最常用的新冠病毒核酸检 测方法。(2)抗原检测:采用胶体金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
10、 道标本中的病毒抗原,检测速度快,其敏感性与感染者病毒 载量呈正相关,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支持诊断,但阴性不能排 除。(3)病毒培养分离:从呼吸道标本、粪便标本等可分 离、培养获得新冠病毒。(4)血清学检测: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 阳性,发病1周内阳性率均较低。恢复期IgG抗体水平为急 性期4倍或以上升高有回顾性诊断意义。(三)胸部影像学。合并肺炎者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 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 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五、诊断(一)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 作出诊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为确诊的首要标
11、准。(二)诊断标准。1 .具有新冠病毒感染的相关临床表现;2 .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血清学检查结果:(1)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3)新冠病毒分离、培养阳性;(4)恢复期新冠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为急性期4 倍或以上升高。六、临床分型(一)轻型。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如咽干、咽痛、咳嗽、发 热等。(二)中型。持续高热3天或(和)咳嗽、气促等,但呼吸频率(RR) 93%。影像学 可见特征性新冠病毒感染肺炎表现。(三)重型。成人符合下列任何一条且不能以新冠病毒感染以外其 他原因解释:1 .出现气促,RR 30次/分;2 .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493
12、%;3 .动脉血氧分压(PaO2) /吸氧浓度(FiO2) 300mmHg (ImmHg=O. 133kPa ),高海拔(海拔超过IOOO米)地区应根 据以下公式对Pa(VFi0?进行校正:PaO2ZFiO2 X 760/大气压 (mmHg);4 .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 内病灶明显进展50%。儿童符合下列任何一条:L超高热或持续高热超过3天;5 .出现气促(60次/分;212月龄,RR )50 次/分;15 岁,RR 40 次/分;5 岁,RR 30 次/ 分),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6 .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7 .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喘鸣或喘息;
13、8 .出现意识障碍或惊厥;9 .拒食或喂养困难,有脱水征。(四)危重型。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L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10 出现休克;11 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七、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一)大于65岁,尤其是未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者;(二)有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 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以及维持性透析患者;(三)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 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状态);(四)肥胖(体质指数)30);(五)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六)重度吸烟者。八、重型/危重型早期预警指标(一)成人。有以下指标变化应警
14、惕病情恶化:L低氧血症或呼吸窘迫进行性加重;2 .组织氧合指标(如指氧饱和度、氧合指数)恶化或乳 酸进行性升高;3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性降低或炎症因子如白细 胞介素6 (IL-6)、CRP、铁蛋白等进行性上升;4 . 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明显升高;5 .胸部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明显进展。(二)儿童。L呼吸频率增快;6 .精神反应差、嗜睡、惊厥;7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和(或)血小板减少;8 .低(高)血糖和(或)乳酸升高;9 . PCT. CRP,铁蛋白等炎症因子明显升高;10 AST、ALT. CK 明显增高;11 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明显升高;12 头颅影像学有脑水
15、肿等改变或胸部影像学显示肺部 病变明显进展;13 有基础疾病。九、鉴别诊断(一)新冠病毒感染需与其他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相鉴别。(二)新冠病毒感染主要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 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别。(三)要与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 肺炎等鉴别。(四)儿童病例出现皮疹、黏膜损害时,需与川崎病鉴 别。十、病例的发现与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应依法在国 家传染病直报网报告。十一、治疗(一)一般治疗。L按呼吸道传染病要求隔离治疗。保证充分能量和营养 摄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高热者可进 行物理降温、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 药物。2 .对重症高危人群应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特别是静息和 活动后的指氧饱和度等。同时对基础疾病相关指标进行监 测。3 .根据病情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CRP、 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动脉血 气分析、胸部影像学等。4 .根据病情给予规范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 给氧和经鼻高流量氧疗。5 .抗菌药物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 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6 .有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