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宋史纪事本末太宗致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文言文阅读:宋史纪事本末太宗致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宋史纪事本末太宗致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宋史纪事本末太宗致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太宗诏求直言。知哇州田锡上疏言:“时久升平,天下混一,故左取右奉, 致陛下以功业自多。然临御九年四方虽宁而刑罚未甚措水旱未普调陛下谓之太平 谁敢不谓之太干陛下谓之至理谁敢不谓之至理!又言:“宰相不得用人而委员外 差遣,近臣不专受责而求令录号率J又言:“宰相若贤,当信而用之;非贤,当 择而任之。奈何置之为具臣而疑之若众人也!”帝举其论。帝闻语侍臣日:“朕何 如唐太宗? ”参知政事李昉微诵白居易七德舞词日:“怨女三千放出宫,死 囚四百来归狱J帝闻之遽起日:“朕不及,朕不及,卿言警朕矣!”内侍侯莫陈 利用以幻术得幸
2、,骄恣不法,赵普按其罪,请诛之。帝日:“岂有不枣之主,不 能庇一人乎!”普日:“陛下不诛则乱天下法,法可惜,此一竖子何足惜哉!”帝 不得已,命诛之。帝以早蝗,召近臣问以得失,众以天数对。寇准独日:“洪范 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帝怒,起入禁中。顷之, 复召准问不平状,准日:”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二府入,准乃日:“顷者祖 吉、王淮皆侮法受赚,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 杖之,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帝以问沔,沔颜首助。于是切责沔,而以准可 大用,遂自枢密直学士拜枢密副使。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 衣请复坐,事决乃退。帝嘉之日:“朕
3、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帝虑大理、 刑部吏舞文深刻,乃置审刑院于禁中,置详议官六员。凡狱上奏,先达院印讫, 付大理、刑部断覆以闻,乃下院详议,申覆裁决讫,以付中书省行之。其未允者, 宰相复以闻,始命论决。(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太宗致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临御九年/四方虽宁/而刑罚未甚/措水旱未甚调/陛下谓之太平/谁敢 不谓之太平/陛下谓之至理/谁敢不谓之至理B.然临御九年/四方虽宁/而刑罚未甚/措水旱未甚调/陛下谓之太平/谁敢不 谓之/太平陛下谓之至理/谁敢不谓之至理C.然临御九年/四方虽宁/而刑罚未甚措/水旱未甚调/陛下谓之太平/谁敢 不谓之/太平陛
4、下谓之至理/谁敢不谓之至理D.然临御九年/四方虽宁/而刑罚未甚措/水旱未甚调/陛下谓之太平/谁敢 不谓之太平/陛下谓之至理/谁敢不谓之至理IL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封章,古代大臣向皇帝上奏机密事的奏章,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 章二B. “帝鞋其论”的“鹿”意为认为正确”,与“冒天下之大不”的“鞋” 意思不同。C.万乘,常用来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兵车万乘,故称天子为“万 乘二D. “顿首谢”的“谢”意为道歉,与鸿门宴乃令张良留谢”中的“谢” 意思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锡上言批评宋太宗身边的人都迎合
5、奉承,致使宋太宗因功业而自满。实 际上无论在法律施行还是救灾、用人方面,宋太宗都做得不够好。B.宋太宗问侍臣自己与唐太宗相比怎么样,李昉没有直接回答,却诵读白居 易的七德舞直言进谏,宋太宗承,认自己确实比不上唐太宗。C宋太宗想包庇内侍侯莫陈利用,赵普据理力争,指出不按照法律诛杀此 人,就会破坏国家法律,后果严重,宋太宗不得已同意处决。D.近臣都将干早与蝗灾的出现归于天命,只有寇准认为与执法不公有关, 宋太宗为之一度非常生气,后来他了解到详情,重用了寇准。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宰相若贤,当信而用之;非贤,当择而任之。(4分)译文:(2)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阅读 宋史 纪事 本末 太宗致治附 答案 解析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