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骤停后的目标体温管理.docx
《心跳骤停后的目标体温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跳骤停后的目标体温管理.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心跳骤停后的目标体温管理目标体温管理(targetedtemperaturemanagement,TTM)可以减少心跳骤停后的缺血性损伤,并能改善神经功能。TTM过程复杂,牵扯众多,比如:如何诱导降温、目标体温、维持时间、如何复温、镇静药物选择、TTM后发热的处理。TTM的过程质控影响着其治疗效果。本文主要阐述高质量TTM的概念,制定TTM流程,帮助大家实施TTMo心跳骤停后会出现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在各种指南中,TTM是目前唯个对于院外心跳骤停(out-of-hospita1cardiacarrest,OHCA)有益的干预措施。但有些群体对此有质疑,他们认为TTM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这一观点缺乏
2、有力证据。既往研究表明,心跳骤停后维持33。C12-24h有助于改善OHCA的神经功能,但随后就有研究指出,对于院内心跳骤停(in-hospita1cardiacarrest,IHCA)、不可电击的心律等,TTM作用不大。2013年的一个研究表明,对于OHCA来说,33和36。C的TTM(维持24h),效果无差异,此后TTM临床应用比例就在越来越少。最近的HYPER1ON研究指出,对于OHCA或IHCA来说(均为不可电击的心律),维持33。C的体温(相对于37。C来说),能够改善3月后的神经功能。总之,目前关于TTM的研究,结果各异。高质量TTMTTM过程复杂,牵扯甚多,包括:降温途径、并发症
3、管理、目标温度选择等。在TTM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要寻求最高质量的TTM,以便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2009年,目标体温管理(argetedtemperaturemanagement,TTM)概念逐步替代治疗性低温概念(therapeutichypothermia),旨在表明体温管理不仅仅是目标温度管理,更应当包含降温诱导、低温维持时间、复温情况、复温后的温度管理等,是非常复杂的专业技术。但目前关于TTM,仍然无法鉴定哪种方式最有益。心肺复苏标准包含按压深度、按压频率等诸多方面,只有这些方面都达到要求,才能有最大获益。和心肺复苏标准一样,对于TTM来说,情况也类似。只有当目标温度、维持时间、诱
4、导情况、复温情况、复温后体温管理等诸多方面都达到最佳水平,临床获益才最大。这种诸多情况都达到最佳的TTM,就是高质量的TTM。下面我们将一一阐述TTM的诸多环节,帮助大家有效实施TTM。高质量TTM质量控制5. 1开始时机当自主循环恢复之后,机体就会出现再灌注损伤,TTM的实施应当越早越好。但有研究表明,院外使用冰水静脉滴注并不改善预后,而且这会增加再次心跳骤停概率、加重肺水肿。同样,有研究表明,心跳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的同时给予冰盐水也不改善预后。但也有研究表明,在心肺复苏的时候使用经鼻降温方式来降温,这能够改善预后,尤其对于院外心跳骤停、可电击心律的患者来说。【编者的话】TTM的实施应当越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跳 骤停后 目标 体温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