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锂离子电池研发及产业化进展.docx
《固态锂离子电池研发及产业化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态锂离子电池研发及产业化进展.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固态锂离子电池研发及产业化进展【研究背景】传统的液态锂离子电池面临着较差的安全性和受限的能量密度等诸 多挑战,而基于固态电解质的固态锂电池是下一代电池技术中最具潜力的 方向之一。近年来,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基础科学研究 及产业化进展中都取得了诸多突破。尤其在中国,固态锂电池方兴未艾。 目前我国在全固态锂电池领域论文发表量排名第一,专利申请量仅次于日 本排名第二。这些成果都反映了我国在固态电池研究中具有较为深厚的积 累。本文主要回顾了 2021年来国内学术界发表的固态锂电池研究论文以 及国内公司有关固态锂电池产业化的最新进展。本文详细讨论了国内该领域研发及产业化进展。包括中国
2、科研工作者 在硫化物电解质、氧化物电解质、聚合物电解质以及卤化物电解质领域的 最新代表性工作成果,总结了这些固态电解质在空气稳定性、正负极界面、 体相离子电导率以及成膜等问题中存在的挑战及解决方法,并对卫蓝新能 源、恩力动力、蜂巢能源、赣锋锂业、清陶能源和辉能科技等固态电池公 司的最新产业化进展进行了介绍。国内固态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研究进展】2.1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具有优异的机械延展性和能够媲美液态电解液的 高离子电导率(最高可达25 mScm),是最有希望能够实现高能量密度 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材料之一。代表性的硫化物电解质包括 Li6PS5Cl(LPSCl)s Li3PS4 L
3、i7P3S11 LiloGeP2S2(LGPS)等等。硫化物电 解质存在空气稳定性差、电化学窗口窄、与高压阴极及锂金属阳极化学/ 电化学不相容等问题。此外,硫化物电解质的热稳定研究工作也较为匮乏。 最近,针对其热稳定性问题,中科院物理所提出了一个新型理论模型并定义了一个新的热力学参数Th来定量计算并预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本征 热稳定性。针对其空气稳定性问题,近期许多工作都基于软硬酸碱(HSAB) 理论,聚焦于用。或者I部分替代S二阴离子以及利用软酸(Sn、Sb. In 等)替代P5+。除了掺杂,设计以软酸为中心阳离子的新材料也是提升硫 化物电解质空气稳定性的一种良好策略,例如Li3.875Sn
4、o.875Aso.125S40另外, 在硫化物电解质表面构建保护性涂层(如由氟化聚硅氧烷包覆的 LiL4A10il6(P4)3纳米粒子层)以抵抗02、水以及有机溶剂的化学侵蚀 也是一项有效的策略。0.1 Ois 0 2 on .x图1.硫化物电解质热稳定性和空气/水稳定性相关研究(a)掺杂改性的Li3PS4的热稳定性参数Th值,掺杂元素所在的颜色 越红表示Th值越大,掺杂的Li3PS4的热稳定性越好;(b)暴露在潮湿 空气中时,Li7Sb0.05P295S0.5I05和Li7P3S11固态电解质样品产生的HzS气 体量;(C) LiSnAsxS4的室温离子电导率随取代比例X的变化;(d) 表面
5、包覆及未包覆保护层的Li6PS5Cl膜在水滴不断滴落的情况下的形态 变化。硫化物与高压氧化物正极界面主要存在着三个问题:1 .界面(电)化学副反应。2 .由于正极活性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体积会发生变化,导致界面孔洞的 形成,差的界面接触会迅速增加电池内阻,降低电池容量。3 .阴极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在界面处形成空间电荷层,导致离子在 该区域的迁移势垒较高。另外,正极中的导电碳也可以加速硫化物电解质 的分解。为了解决硫化物电解质与高压正极材料界面问题,近期的主要工 作围绕在正极活性物质改性(如硫化LiNiO.5Mm.54正极)、人工界面层 构筑(如 Lio.35Lao55Ti3 Li2CoTi3O8
6、LiZr2(PO4)3 层等)以及电解质改 性(如氧掺杂的Li6PS4.75C10o.25)三大方面。为了得到更稳定的复合正极, 还需要关注正极活性物质以及电解质颗粒的粒径、结晶度和质量比,此外 还可以利用双载流子导体构建全电化学活性的固态正极。另外,有机正极 材料搭配硫化物电解质组装全固态电池近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有机电极 材料具有高理论比容量、低成本、结构丰富以及环境友好性等优点。聚(三 硫氟尿酸)(PTTCA)和有机醍正极5,7,12,14-并五苯四酮(PT)正极材 料在硫化物基固态电池中得到验证。图2.硫化物电解质与正极界面相关研究(a)双载流子导体(MO6S8)构建的全电化学活性固态
7、正极示意图;(b) 由不同粒径的NCM和硫化物电解质组成的复合正极结构示意图;(C) 在LCO表面原位形成Li2CoTi38涂层的流程示意图;(d)单晶和多晶 NCM811复合正极在电极压制过程和电化学循环过程中的截面形貌变化 示意图;(e)基于PTTCA有机正极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循环性能;(f)基 于PT正极和硫化物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长循环性能。在负极侧,硫化物与金属锂的界面主要存在着锂枝晶生长、界面副反 应以及循环过程中固固接触变差三个问题。为了提高硫化物电解质对金属 锂的稳定性,通常的方法是构筑人工界面层、电解质本体元素掺杂以及锂 负极改性。良好的人工界面层有助于避免电解质的界面副反应,
8、同时抑制 锂枝晶的产生。近期报道的界面层材料有Ab3BiBr3、聚(碳酸亚丙酯)(PPC)、LiXSioy等等。对硫化物电解质进行掺杂改性可以在保证其高 的离子电导率的同时提高其对锂的本征稳定性,如Li5.6PS4.6l 1,4 s Li6.25PS4.75N0.25Cl等。另外,选用锂合金材料替代纯锂金属负极是比较可 行的方案。然而在大电流(如3.8 mA Crrr2)和高面容量(如4 mAh cm2汴, 硫化物电解质中也会发生Li-In枝晶的生长。其他含锂负极材料如 Li-Bp-DME液态负极也具有一定的潜力。图3.硫化物电解质和负极界面相关研究。(a) LPS电解质内部锂沉 积过程的原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固态 锂离子电池 研发 产业化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