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docx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动能和动能定理一、教学容分析1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理解动能的定义和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容是在上一节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功与能量转化的定量关系。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必2(人民教育出版)第7章第7节本节教材目的在于理解动能定理的精髓,是进一步理解功能关系的重要支撑。3 .教材的编写思路:在上节实验的基础上,再以一个实例引入主题,进而推导动能的表达式与动能定理,然后通过实例进一步加深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4 .教材的特点:第一,要求学生熟悉对动能表达式的推导;第二,注重对动能定理的理解;第三,要求学生对研究对象与过程的选
2、取,分析能力;5 .教材处理: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考纲要求的主干知识,对后面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重要的启示和铺垫作用,在上节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决定动能的相关因素,质量与速度。再用熟悉的物理情景进行演示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时做过的实验)探究功与动能的定量关系(推理、演绎归纳),最后巩固动能定理。二、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的兴趣:高一学生经过必修1的物理学习,特别是对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对物理规律解释自然现象表示了深深地叹服,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6 .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节课通过实验明确了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对功与能的关系有初步的理解,如重力做功会改变物体的重力势能,弹力做
3、功会改变物体的弹性势能等。7 .学生的认识特点:高中生的认识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定性到定量。学生自己推理、归纳教学容,进行情景分析、创新能力有待训练加强。三、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 .理解动能的概念。2 .熟练计算物体的动能。3 .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掌握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二)、科学思维1.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三)、科学探究1 .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四)、科学态度与责任2 .通过演绎推理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3 .通过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演绎推理,使学生从中领略到物理等自然学科中所蕴含的
4、严谨的逻辑关系,反映了自然界的真实美。四、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二)、难点1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2 .会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传说早在古希腊时期(公元前200多年)阿基米德曾经利用杠杆原理设计了投石机,它能将石块不断抛向空中,利用石块坠落时的动能,打得敌军头破血流。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了提高这种装置的杀伤力,应该从哪方面考虑来进一步改进?学习了本节动能和动能定理,就能够理解这种装置的应用原理。(二)、新课教学1、动能的表达式教师活动:大屏幕投影问题,可设计如下理想化的过程模型:设某物体的质
5、量为如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速度由Vi增加到吸,如图所示。提出问题:(1)、力广对物体所做的功是多大?(2)、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3)、物体的初速度、末速度、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4)、结合上述三式你能综合推导得到什么样的式子?推导:这个过程中,力厂所做的功为W=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c22而一匕2=2R,即/=2IZI1Ia把尸、I的表达式代入W=F1可得尸做的功Wi(VJ;)2a也就是W=mv1_g”:根据推导过程教师重点提示:(1)、动能的表达式:F=-nv22(2)、动能对应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状态量。(3)、动能的标矢性:标量。(4)、动能的单位:焦(J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能 定理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