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西婺源篁岭模式看乡村振兴.docx
《从江西婺源篁岭模式看乡村振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江西婺源篁岭模式看乡村振兴.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从江西婺源“篁岭模式”看乡村振兴一、篁岭村基本情况篁岭村,隶属江湾镇栗木坑村委会管辖,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 是婺源具有独特风格的徽派古村落之一。受地形限制,村庄房屋建在 一个陡坡上,房屋高低错落、呈半环状分布。因可建设用地较少,村 房屋密集,并随山势呈阶梯状,形成山寨式的梯去村落。为解决斜坡 上建村无处晒农作物的问题,村民有意在三楼形成前后高差,并在房 屋前方搭建木架,托起圆圆的竹簟,形成独特的晒台。二、篁岭景区开发模式篁岭模式,围绕乡村文化元素的主线,遵循地域民俗文化的特 色,在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遗留闲置的生产、生活资料、旧屋设等 资源,创新经营模式,精心打造产品,努力营造氛围,带动当
2、地村民 共同参与开发、建设旅游、文化产业。该模式对于解决三农实际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 业机会,提升农村精神文明程度,实现乡村振兴意义重大。1、通过产权整体置换与收购,实现产权清晰婺源篁岭文旅股份有限公司经过与婺源县、镇两级政府协商,投 资1200万元,在山下交通便利、临近本村农田的乡村公路旁,建设 安置房68户,老年、单身公寓36套,并配套基础设施,对篁岭村的 320名村民进行整体搬迁,以山上旧宅置换山下新宅。根据篁岭村民房屋搬迁安置补偿合同,篁岭社区居民自愿将 篁岭村所属住宅(或闲置房屋)及附属建筑物等产权交由江湾镇栗木 坑村民委员会进行商业运作,所
3、占土地使用权由江湾镇栗木坑村民委 员会集体收回,并同意委托政府通过篁岭民俗文化村项目运作,将篁 岭村村民房屋、部分村落公共设施及村庄土地整体进行挂牌出让。实 则篁岭村民的宅基地使用权置换为新建安置房的使用权,或者将使用 权以货币补偿的方式出让,与篁岭村所属的宅基地再无权属关系。至 此,婺源篁岭文旅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招拍挂获得了全村3.3万平米建 设用地的使用权。在解除地址隐患,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农业生产条 件的基础上,实现了产权清晰、边界清楚,整体盘活了古村旅游开发 经营权。2、“生态入股”,返聘村民,打破村庄一次性买断乡村资源经 营权的传统发展模式篁岭景区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和生态入股的发展理念
4、,打破 了以往景区一次性买断乡村资源经营权的传统发展模式,创新性采取 公司+农户形式,由景区与农户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将村庄的水 口林、古树等生态资源纳入股本,并将农民的山林、果园、梯田等资 源要素进行流转,与农户共同开发农业观光体验项目,从而实现了企 业与农户共同入股、共同保护、共同开发、共同受益的可持续共建 模式。近年来篁岭村民每年人均资源费分红约450元,户均2100余元; 而梯田流转篁岭景区按照国家规定的400斤稻谷/亩/年给予村民流转 费。以篁岭花海为例,景区向600余户村民租赁数千亩梯田,统一 规划种植,打造四季花海观光园,村民也由庄稼户变为公司造景 工”,实现生态入股、红利共享的
5、共建格局。同时,公司有选择的把 部分村民请上来,挑选当地有手艺、有特长的村民返迁篁岭古村, 展示晒秋、当地手工艺、民俗小吃等,从而呈现一个活态的、有炊烟 袅袅、有鸡鸣犬吠、有文化深度的古村落。搬迁前的篁岭只有两个杂 货铺。开发后的篁岭则复原了近300米的天街,街旁密布茶坊、酒 肆、书场、砚庄。公司将一批认同理念、服从规划、懂得经营的村民 返迁天街经营相关业态。另外,村民利用山下产权置换的新房做农家 乐、民宿、卖农产品也收获不少利润。截至2020年,篁岭村原住民 从旅游开发前的人均年收入3500元提升到42000元,户年均收入从 1.5万元提升为15万元以上,增幅巨大,家庭一年旅游相关收入最多
6、近30万元。而随着篁岭旅游的兴旺,篁岭搬迁安置房价值从建成时 的市价每栋10万元,增值为如今的每栋100万元以上。3、不搞门票经济,打造体验型旅游综合体相较于国内大部分景区的纯观光游的运行模式,篁岭景区以旅游 综合体进行运营打造。将整个古村一百五十多栋民居进行修缮改造, 在保留原始徽派建筑风韵的同时,打造高端精品度假酒店,给入住游 客带来沉浸式体验一一乘索道上山,游天街,赏花海,待夜幕降临游 客散去,恰如隔绝于外界,或夜卧听雨,或酒屋一坐,于自然的怀抱 熟睡,被鸟鸣花香唤醒,实在是好不惬意。再配以景区其他业态,负责人表示,要让门票收入在整个景区收 入占比降到50%以下。4、保护古建筑,进行文化
7、传承该景区通过人下山、屋上山、貌还原的整体性打造,推动了古 村特色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首先是人下山,通过以屋 换屋的形式,将村庄原住民集体迁往新村统一安置,并对篁岭村古 建进行产权收购和修旧如旧,将120栋原址民居改造成精品旅游项目。 其次是屋上山,投入巨资对散落在婺源各地古村落中缺乏保护的20 多栋徽派古建筑实施异地搬迁保护、集中开发运营,认养人拥有经营 使用权,政府资产权属不变,将之打造成景区民宿古建的“压轴名片。 如许村镇文化站的怡心堂,镇政府很想保护,却苦于无人无钱,滑 窗门片屡屡被盗,行将颓灭。2014年,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 司与许村镇政府达成协议,由公司全额出资,将怡
8、心堂整体搬迁至 篁岭修缮保护,所有权仍规许村镇政府所有,公司则拥有经营使用权。 开创了老建筑保护利用的寄养模式。最后是“貌还原,除了建新似 旧、修旧如旧,保持原有村落建筑古貌,更通过内涵挖掘、文化灌注、 活态演绎等方式凸显古村文化的“原真性和民俗文化的“原味性,实 现古村落文化、民俗文化及生态文化的完美融合。5、争做唯一,把握热点,与时创新篁岭的资源虽有村落古建、梯田花海、水口古树等,但如果还是 同质化地开发古村,简单复制,难以从婺源县同行景区中脱颖而出。山居条件下,篁岭村民凿窗支匾晾晒农货,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晒秋 民俗。晒秋不限于秋季,春晒茶叶,夏晒山珍、秋晒果蔬、冬晒熏 腊,色彩斑斓、延绵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 婺源 模式 乡村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