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精神,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结合县域国土空间一体化规划行动方案等要求,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摆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坚持尊重规律、稳扎稳打,规划先行、示范引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编制乡村规划,积极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既尽力而为又量
2、力而行,求好不求快,干一件成一件,努力让农村具备更好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到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走在全国前列,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城乡融合发展、均衡发展取得积极进展,让农村更美丽,让农民更幸福。二、重点任务(一)强化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坚持县域规划建设一盘棋,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农村为腹地,统筹空间布局和城乡规划,做到乡村规划与县城、中心镇规划有效衔接,明确村庄布局分类,细化分类标准。合理划定各类空间管控边界,优化布局乡村生活空间,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和乡村生态空间,严禁
3、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积极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建立组织领导、村民发挥主体作用、专业人员开展技术指导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二)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持续巩固建制村通硬化路成果,加快建设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基础网,构建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骨干网。继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加强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地区城市公交线路向周边重点村镇延伸,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监管。强化消防车道建设管理,推进应急道路建设。(三)强化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结合农村供水保障行动,全面实施灾
4、后恢复重建规划,加强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强化千吨万人、千人以上农村供水工程水源地保护,配套完善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健全水质检测监测体系。有条件地区可由城镇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供水,因地制宜推进供水入户,同步推进消防取水设施建设。健全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合理水价机制。(四)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结合县域城乡清洁能源建设一体化行动,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在条件适宜地区探索建设多能互补的分布式低碳综合能源网络。按照稳妥有序、发展
5、可持续的要求,强化清洁供暖设施建设。稳步开展农村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推广利用,推动冬季清洁取暖。(五)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进鲜活农产品低温处理和产后减损。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地冷藏保鲜,建设通风贮藏库、机械冷库、气调贮藏库、预冷及配套设施设备等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围绕耐储型农产品主产区、果蔬主产区,整合优化存量冷链物流资源,打造高效的冷链物流通道网络。支持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深化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整合,强化农产品全产业链组织功能。加强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建设,深化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提高农村物流配
6、送效率。(六)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结合县域城乡信息通信网络建设一体化行动、县域城乡广播电视建设一体化行动,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发展智慧农业,推进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推进农村集体经济、集体资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数字化管理。推动互联网+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协同深入实施雪亮工程。深化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七)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结合县域城乡广播电视建设一体化行动、县域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行动,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完善村级综合服务站点,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推进
7、公共照明设施与村内道路、公共场所一体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完善基层应急广播体系。因地制宜建设农村应急避难场所,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八)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结合农村房屋品质提升行动,推进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加强农房周边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以农村房屋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为主体,完善农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完善农村房屋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建设农村房屋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统筹建立从用地、规划、建设到使用的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要求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加强历史文化
8、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农房建设要顺应地形地貌,尊重自然规律,满足质量安全和抗震设防要求,推动配置水暖厨卫等设施。(九)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统筹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推广应用不同类型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处理利用,建设村庄垃圾收集点、乡镇垃圾转运站,建立以县域片区或乡镇为主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强入户道路建设,构建通村入户基础网络。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村庄绿化美化行动,鼓励农民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十)实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改
9、革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加大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加强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建设,落实乡村医生待遇,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发挥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支撑作用,强化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优先规划、持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多渠道增加农村惠普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发展涉农职业教育。高质量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进村级医疗疾控网底建设。完善农村养老、助残保障等政策,积极建设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鼓励在有条件的村庄开展日间照料、老年食堂、为老服务。推进乡村公益性殡葬改革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
10、。积极开展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示范建设。(十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抓建促乡村振兴,开展五星部创建,提升建引领乡村治理效能,大力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政正职,推动县直部门人员编制向乡镇倾斜,充实加强乡镇工作力量。持续优化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队伍,派强用好驻村工作队。加强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严格规范撤销村民委员会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条件和程序。加大在青年农民特别是致富能手、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员力度。强化县级统筹和乡镇、村组织引领,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组织。完善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推进更高
11、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十二)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县域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行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广积分制、数字化等典型做法。三、创新机制(一)建立专项任务责任制。按照一项任务、一个推进方案的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完善专项推进方案,指导地方组织实施。(二)建立项目库管理制度。按照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原则,在县一级普遍建立乡村建设相关项目库。结合实际制定负面清单,防止形象工程。建立健全入库项目审核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三)优化项目实施流程。对于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小型村
12、庄建设项目,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简化审批流程。严格规范重大乡村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实施程序,严格规范乡村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坚决遏制乱占耕地建房。(四)完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机制。健全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四议两公开制度,完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程序和方法,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护通道,在乡村建设中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五)健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以清单形式明确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方式、管护经费来源等,建立公示制度。全面加强对所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鼓励社会资本和专业化企业有序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
13、。四、保障措施(-)加强投入保障。省级预算内投资将乡村建设行动作为重点积极予以支持,并向欠发达地区适当倾斜。将乡村建设作为地方支出的重点领域,合理安排资金投入。将符合条件的公益性乡村建设项目纳入地方债券支持范围,允许县级按规定统筹使用相关资金推进乡村建设。(二)创新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乡村建设,引导金融机构,特别是在县域的农信社、村镇银行要把工作重心放在乡村振兴上。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前提下量身定制乡村建设金融产品,稳妥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探索银行、保险、担保、基金、企业合作模式,拓宽乡村建设金融渠道。加强涉农金融创新服务监管和风险防范。(三)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乡村建设,规范有序推广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切实发挥运营企业作用。(四)完善集约节约用地政策。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保障乡村建设行动重点工程项目的合理用地需求。优化用地审批流程,重点保障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用地。探索针对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