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卒中患者血压管理危险因素诊治要点卒中预防分级及预防血压管理流程.docx
《临床卒中患者血压管理危险因素诊治要点卒中预防分级及预防血压管理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卒中患者血压管理危险因素诊治要点卒中预防分级及预防血压管理流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临床卒中患者血压管理危险因素、诊治要点、卒中预防分级及预防血压管理流程卒中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院内外医疗体系、院内多学科的共同合作,以及医生、患者、社会多方的重视,涉及到卒中预防、急性期救治、卒中康复等诸多方面,需要进行规范化的全程管理。高血压是卒中主要危险因素,目前管理情况不佳高血压是卒中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中有57.3%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以及69.9%的脑出血患者患有高血压。血压升高对血管造成的物理损伤非常大高血压导致卒中发生最关键的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其中,血管内皮损伤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起始原因,而高血压这一内源性的物理损伤是造成血管内皮损伤的主要因素,比血脂、血糖等对
2、血管造成的化学损伤危害更大。此外,血压对于小动脉具有冲击作用,引起小动脉内壁变薄,形成粟粒样动脉瘤,血压骤然升高时可能导致破裂出血,血压达标对卒中的预防至关重要,应贯穿卒中一级、二级预防的全过程。卒中一级预防:旨在防止卒中发生,应制定合理的降压目标并及时干预卒中一级预防需要平稳长效降压,保护靶器官,防止卒中发生。应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血压监测,对卒中高危因素进行筛查。具体降压目标和干预策略。高血压图1卒中一级预防血压管理流程卒中二级预防:旨在降低卒中复发风险,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卒中二级预防建议长期、持续控制血压以降低卒中复发风险;降压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血压波动大比持续高血压影响更大,因此注意避免降压过快以及减少血压变异性3。具体降压目标和干预策略。图2卒中二级预防血压管理流程卒中急性期:根据不同类型制定目标血压及干预时机卒中急性期应密切监测血压,减少血压波动的诱因。根据卒中的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目标血压。其中,发病24小时内的血压水平对治疗决策的影响较大。缺血性卒中:降压目标180/105mmHg以下,一般24h后恢复常规血压管理模式缺血性卒中血管堵塞会引起脑灌注下降。为保证大脑血液充足供应,可能出现反射性血压升高。因此,在排除情绪激动、颅压高、尿潴留等可引起继发性血压升高的情况后,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并在24h后恢复常规血压管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患者 血压 管理 危险 因素 诊治 要点 预防 分级 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