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发展及其经济影响研究.docx
《中国城镇化发展及其经济影响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城镇化发展及其经济影响研究.docx(2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城镇化发展及其经济影响研究迈向未来“新型城镇化”关键词:城镇化政府主导市场中国财政经济目录原创性与版权声明1摘要21导论22研究方案32.1 文献研究32.2 定性分析32.3 跨学科研究32.4 个案研究42.5 数量分析43研究背景中国城镇化进程简述43.1 控制城镇化阶段(1949年7978年)43.2 推动城镇化阶段(1979年7993年)53.3 引导城镇阶段(1994年)64中国城镇化发展存在问题84.1 特殊国情的特殊“城市化”84.2 千瘪的城镇化94.2.1 人为的城镇化114.2.2 量变缺少质变134.2.3 引导还是主导145城镇化与国民经济165.1 促进或阻碍1
2、65.2 城镇化与经济转型186可行之路一“三位一体”城镇化的铺开197结束语让“看不见的手”主导新型城镇化21特别鸣谢23原创性与版权声明此论文是本文本人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Q本人承诺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规定的所有条款。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以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者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以在文中已明确方式标明。同时本文本文声明保留对此文的一切合法权利。未经本人书面允许,不得以任何方式将此文用于任何商业性活动,但允许非盈利性转载与引用,违反必究。摘要本文通过探讨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我国城镇化质量低下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3、指出了政府主导力度过大而导致的一些地区城镇化背离了科学发展规律等问题。同时研究了城镇化与中国财政政策的相互影响,探讨了中国财政状况因为政府主导城镇化而面临的危机与风险,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案,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改革必须涉及土地、户籍等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改革。对于中国某些土地财政政策,本文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否定。1导论自中国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开始了漫长而持久的城镇化进程。在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后,中国城镇化达到了新的一个高度。作为民生关切的一个话题,城镇化一直吸引着社会关注的目光。然而在巨大发展成绩的背后,回顾几十年城镇化的历史,我们仍然能发现中国目前城镇化政策与规划存在着的问题。本文立足于中国城镇
4、化现状,尝试探讨中国现有城镇化政策的利弊,并研究且评价中国城镇化对于中国近几十年经济的影响。文章前半部分立足于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上问题的分析,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看待目前的城镇化;后半部分将城镇化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联系,以更宽广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2研究方案2.1 文献研究通过阅读大量有关中国城镇化的学术期刊、文献、相关新闻、评论文章,对中国城镇化程度形成基本判断,并且由筛选出的众多信息做出进一步分析。本文相关文献、调查数据与评论、采访信息来自但不仅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文献数据库、人民网相关调查、新华网新闻,为了尽可能保证客观真实性与准确性,本文查阅了部分国外权威调查机构与外文文献进
5、行对比分析。2.2 定性分析面对复杂的城镇化现状,对于中国几百个城市的城镇化程度进行判断十分困难。本文采取定性分析法,对目前的主流城镇化趋势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从中抽象出可能存在的本质问题,同时尝试提出相关的解决方式。在运用此种研究方法的时候,本文试图以一种“局外人”的中立态度对目前中国表面上形势大好的城镇化局势作出辩证的分析。2.3 跨学科研究鉴于本文出发点并不是单纯的对城镇化这一公共政策进行评价,还包含了由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的研究。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本文后半部分侧重城镇化政策的经济分析。为了使得相关研究结果更加具有权威性,本文专门请教了几位国内外知名经济学教授和相关学者,并将其思想融入本文
6、之中,这些对本文有巨大帮助的人本文将在本文末尾统一鸣谢。2.4 个案研究中国城镇化程度参差不齐,各地城镇化率与城镇化质量之间并不同步,甚至存在巨大差距。本文选取九个城市作为分析样本,通过探讨九座城市高城镇化率与糟糕的城镇化质量产生的原因,反向评价中国的城镇化政策。2.5 数量分析为了更加明确中国城镇化的各项指标,使得读者看待城镇化问题更加直观,本文大量使用数量分析法,对中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人口迁徙指标等数量信息进行分析。在横跨公共政策分析与经济分析时,更加深入应用数量分析法来得出最后的评价结论。3研究背景中国城镇化进程简述3.1 控制城镇化阶段(1949年1978年)在中国最初的30年城镇化
7、发展中,由于国家的强力干预,发展十分缓慢。建国初期,原本就薄弱的基础加上长期的战争摧残,中国的国民经济萎靡不振,城镇化水平仅仅达到了10.64%o为了使得中国尽快从战争中恢复,政府选择了一种特殊的工业资本积累机制。在计划经济的指导思想下,政府通过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通过工农业产品差别定价形成“剪刀差”,从而赚取超额利润,以此为中国工业化打下基础Q1952年到1978年,由于工农产品的不等价交换和税收,农业流入工业的资金为4852亿元,扣除财政返还农业部分,农业净流出资金3120亿元,相当于同一时期国有企业非农固定资产原值的73.2%这一阶段中国沿袭了部分苏联工业化的方式,以农养工。除此之外,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城镇 发展 及其 经济 影响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