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诗歌鉴赏(1).docx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诗歌鉴赏(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诗歌鉴赏(1).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诗歌鉴赏(一)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主旨: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刻画了孤高自许、高洁脱俗 的隐者形象,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手法:- 明月来相照”将明月当成自己的知心人,显示出诗人新颖独到的想象力。以声(动)衬静-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 情。例: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句。运用
2、了拟人修辞,把“来相照”的明月当成知己,展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2 . “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说说“独”字好在哪里?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了诗人 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3 .请赏析一下“独坐幽簟里,弹琴复长啸”的艺术特色。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长啸,以动衬静,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表现了诗人宁 静淡泊的心情。(二)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译文:这是从
3、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在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 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主旨: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手法:疑问-“谁家”与“暗”照应,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勾起游子思乡之苦。亭张-“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用典-“折柳”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例:1. “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喑”有断续、隐约之意,与“谁家”照应,表现笛声飘渺。2. “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
4、”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柳”这首曲子寓有 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 关键。(H)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笔写书信,只有托你捎个口 信,给家人报平安。主旨: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无限眷恋。手法:亭张-“双袖龙钟泪不干”用夸张的手法描写自己泪流满面的形象,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例:1.前两句的“龙
5、钟”“泪不干”感情色彩浓重,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 怎样理解的?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人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 “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的 思乡怀亲之情。2.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不用再写信了。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学期 期中 诗歌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