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课: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党课: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高校党课: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提纲:一、“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现实挑战L不良社会思潮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2 .“四史”教育课程设置体系尚待优化。3 .“四史”教育方式方法有待改进。二、“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策略探析L加强“四史”教育顶层设计。4 .推进“四史”教育常态化。5 .丰富“四史”教育呈现方式。6 .整合“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程的知识体系。7 .学校协同配合开展“四史”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 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 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将四 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有利于将理论知识转
2、化为行动力量,进一步 增强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信念,引导学生自觉做马克思主义的 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现实挑战L不良社会思潮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新媒体不仅加速了信息传播,而且扩大了传播覆盖面。互联网 信息传播一改传统教育的灌输方式,拓宽了学生自主选择、甄别信 息的渠道。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 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 亿,其中20 39岁的人群占整体人数的37.5% ,由此可见,青年 已成为网络空间主力军。学生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的认知体系且社会 阅历匮乏,在面对诱惑时很难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而网络空
3、间纷 繁复杂,其双刃剑效应给不良社会思潮以可乘之机。以历史虚无主 义为例,它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 历史必然性。其传播方式极具潜隐性,通过提取历史事件中的部分 真相加以拼凑,利用大众的猎奇心理,给文章冠以历史解读新视 角 揭秘历史真相等标题引人注目。而新自由主义则反对国家 过度干预,倡导私有制经济,要求最大限度给予市场自由;在价值 观念层面崇尚个人主义,强调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否定 集体主义。总之,新自由主义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由掩盖资产阶级的 利己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成极大冲击,试图瓦解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2 .“四史教育课程设置体系尚待优化。在学校思政
4、课程中,四史常以碎片化形式分布在教材中, 具有分散性、宽泛性等特点,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规律。 目前,各学段尚未大规模开设四史教育课程,多以主题讲座形 式呈现,学生则遵循自愿参与原则。同时,四史教育与思政课 程未能有机结合、教育过程中忽视实践体验等难题也制约着四 史融入思政课的进程。一是四史教育尚未形成独立的课程教 学体系,其涵盖的内容与现行思政课教材有交叉重合部分,但在思 政课教材中四史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不强,致使学生难以从 中探寻四史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二是学校开展四史教 育通常以知识灌输为主,注重再现历史事件及评价历史人物,而忽 视了红色文化资源及校园环境氛围对学生价值观念和性
5、格的塑造作 用。三是四史教育的片段化、碎片化学习不利于真实历史的客 观呈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 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教师应帮助学 生树立唯物史观,促进学生以党史的主流主线来科学认识历史发展 的必然趋势。但四史教育通常在较短时间内,将大量的历史知 识集中讲授,难以深度挖掘或解读四史丰富内涵,使得学生仅 从表面意义上理解历史事件,不能在循序渐进中掌握历史的发展脉 络。3 .四史教育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四史教育方式方法不当也会降低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关注 度。一是未能将四史教育的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学生的头 脑中不能自发形成四史的知识,需要借助教师外
6、部灌输的力 量。思政课要坚持教学灌输性与启发性并重,充分发挥外部灌输与 启发引导对于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但是,实际的学科教学往往更 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背诵,却较少强调历史学习的动机及其 重要意义,削弱了历史学习对于学生的品德塑造和未来发展方面的 正向影响。如许多学生囱囹吞枣地背诵史实并不深究其中奥义,达 不到学习目的。二是四史教育形式单一。长期以来,历史课程 采用说教灌输的教育方式,以教材为纽带,使知识单向地从教师向 学生传递,以期快速、准确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就学生的掌握程度 而言,说教灌输入耳易,却难入脑入心,原因之一在于未能丰富四史教育形式,缺少对知识的直观感受,无法激发学生学习 四
7、史的主动性。目前,幻灯片课件弓I入课堂相较于以往语言灌 输已经有了较大突破,但教学方式依旧单一,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 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二、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策略探析1 .加强“四史教育顶层设计。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为四史教育常态化提供制 度支持和组织保障。教育主管部门要依据四史教育和思政课的 根本任务、总体要求和具体目标等制定学校四史教育事业发展 长期规划。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重要论述以及关 于四史教育的文件精神,召集学科专家研究制定四史教育 融入思政课程的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在各校普及四史学生读 本。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四史教育组织领导机构,统筹各 地
8、区学校间科研与教学资源分配,加强学校横向协作。学校可围绕 课程设置、教材辅助读本统编、学术讲座研讨、网络教学、案例研 究等环节进行成果展示与经验分享,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各校间 的良性互动引领四史教育内涵式发展。止矽卜,各级教育主管部 门可以建立四史教育示范基地,健全四史教学、宣传、实 践一体化机制。从各校推荐的四史教育与思政课融合的优质教 学案例中选取典型加以宣传推广,引领其他学校探索常态化建设路 径,实现四史教育内涵与外延并重发展。2 .推进四史教育常态化。推进四史教育常态化,加强大中小学四史教育一体化 建设,将四史教育纳入思政课范畴。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将四史教育循序渐进融入思政课程,有助
9、于培育有理想、有本 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中小学四史教育 应注重课程内容的衔接性与整体性,推动不同学段的四史教育 向纵深发展。其一,注重课程内容的逻辑衔接。把握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 依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分层次进行教学。大中小学四史教 育应始终以知、情、意、行为培育向度,义务教育阶段应侧重 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在认知与情感层面传承四史中的红色基 因,从四史故事中感悟爱党爰国爱人民的情怀,增进情感认 同;高中阶段应注重意志培养,鼓励学生史论结合,从历史事 件的意义中分析、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价值认 同;高等教育阶段则更关注行为表现,在实践中匡正学生的历史认 知,稳
10、固学生的历史情感,以一言一行标准检验四史育人成 效,不断增进学生的政治认同。其二,注重培育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种共同体意识,个人 意识必须服从社会意识,服务于共同体利益。无论在国家还是家庭 中,身处共同体中的个体要将共同体的需求作为自己发展的目标, 将家和国的得失与个人荣辱紧密相连。在四史的价值 导向指引下,强化学生共建共享意识,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与担当意 识,使其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不断筑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 地。3 .丰富四史教育呈现方式。其一,应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双效并举,营造全方位育人 的校园氛围。教育方式的显与隐是相对独立且互为补充 的,显性教育是注重广泛宣传四史知识,提升理
11、论传播的有效 性及准确性;隐性教育则是结合各类教育资源渗透进学生生活,在 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品格。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 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显性教育要公开传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及 其理论内涵,旗帜鲜明讲政治,突出四史教育价值导向,帮助 学生抵御不良社会思潮、增强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打造学校思政 课堂的特色品牌。隐性教育相较于显性教育没有固定的教学环节及 考核方式,重在不动声色地在受教育者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隐性 教育采用环境渲染、文化熏陶等方式创设教育情境,以声音和画面 调动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学习四史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与利 用红色文化资源,以史实说理。例如,网络主题团课青年大学 习
12、,通过V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并加以细节描述,使学生有身临 其境之感,并从中体悟广大人民群众为捍卫国家主权而艰苦奋斗的 伟大精神。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前往博物馆、革命纪念 馆等红色资源场所重温英雄人物事迹,通过阅读、观看遗留下的珍 贵历史材料回顾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奋进的历程, 促使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正确认知与深刻感悟。其二,应结合多样化信息技术搭建四史教育网络平台,充 分利用网络教育内容灵活、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特点,将网络教育 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促进网络四史”教育与课堂教学同向同 行。网络教育应发挥宣传载体优势,以讲述历史事件前因后果为立 足点,广泛收集兼具细节和说服力的
13、视频、图片等,充分利用好视 频影像生动叙事的特性,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运用丰富的网络资 源拓展四史教育外延,突破时空界限,完成由教师主导课堂向 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模式转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网络平台 可以设置多个学习模块,如基础学习教育史海钩沉 时事 热点等,紧扣互联网信息实时更新、传播迅速的特点,为四 史课堂教学补充时事政治、重大新闻,而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 对这些内容进行阅读学习。同时,可在网络平台栏目下设置互动评 论区,鼓励师生进行学理探讨并交流学习心得。值得强调的是,学 校要注重监管四史网络教育平台。互联网非法外之地,用户必 须进行实名注册,并在后台增加留言审核机制,对不理智的言论
14、予 以警告,以此督促师生在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做到知行合一。4 .整合“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程的知识体系。本文以高校思政课程为例,探讨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程 知识体系的整合,以便更加有效地将四史教育相关内容有机融 入思政课程体系。其一,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中,以近现代发展史为主 线,侧重描绘历史发展进程,突出介绍近代以来重大历史事件、主 要历史人物及基本经验教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切忌照本宣 科,需以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提升历史思维为导向,深度挖掘历 史事件背后的深刻内涵和意义。同时,教师应树立问题导向,以问 促学,例如,聚焦中国为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在何种 契机下诞生,又如何带领人
15、民探索中国道路等问题,使学生了解中 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发前行、开创未来的伟大功绩。其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要集中向学生讲 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 的重大理论成果,注重加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理解, 可以将新中国史与改革开放史以专题研究的形式融入这两门课程 中。理论成果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时代环境,在讲述我们党的指导 思想时,应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立足于当时所处的时代 环境,在宏大的历史视野中理解我们党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 要矛盾与社会发展状况作出的大政方针调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 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如今我国已全面建成小 康、摆脱绝对贫困,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这与我们党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紧密相 关。其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侧重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 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将社会主义发展 史融入该课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过程中深切认 知无产阶级与生俱来的消灭私有制、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 使命;明确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更加深刻领悟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IOO周年大会上指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