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小麦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docx
《青贮小麦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贮小麦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青贮小麦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XX某地小麦还有20来天即将成熟,却被提前收割当作青贮饲料,一亩青贮小麦能卖1500元的高价。这一现象在网上曝光后,引起社会极大关注。针对这一现象,农业农村部已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等各类毁麦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青贮小麦现象表面看是农民个人行为,背后却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其反映出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一、原因分析一是籽粒小麦收益相对较低。虽然国家实施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了种粮农民收益,但增长幅度有限。据中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数据显示,目前籽粒小麦亩均收益约为H
2、OO元,除去农资等成本,亩均纯收入只有300400元,收益好时也就500元左右。而目前青贮小麦亩均能卖到1500元,相比后续风险与价格都未知的籽粒小麦,青贮小麦不仅可以减少剩余生长期的农资投入,而且无需秸秆处理与晾晒成本。从经济利益看,卖青苗的收益高于卖籽粒小麦的收益,极个别农户选择了卖青苗。二是种粮补贴作用发挥不明显。粮食补贴政策虽然深受农民欢迎,但受农资价格快速上涨,抵消了粮食补贴政策给农民带来的收益,粮食补贴政策的激励效果并不明显。现行粮食补贴政策不论耕种与否、实际耕种面积多少,一律按土地承包证书上的面积进行补贴,导致“种粮的补、不种粮的也补”,这种雨露均沾式补贴政策难以调动种粮积极性。
3、在高标准农田规模流转中,转出方虽然转出了土地,但依然获得国家粮食补贴,真正进行种植的转入方反而无法获得粮食补贴,导致国家粮食补贴政策并不能有效激励土地转入方种植粮食作物。三是耕地粗放经营依然严重。受农业结构调整、种粮效益明显偏低等影响,大多数种粮农户分散生产的基本格局仍然没有改变,加之农田基本建设相对滞后,农业机械化覆盖面较为有限,导致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部分种植大户为了增加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破坏了土壤结构、降低土地肥力。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农业生产劳动力老龄化矛盾日益突出,不仅农地从精耕细作向粗放经营倒退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且以自给自足为主的“老龄农业”导致耕地常年性抛荒和季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贮 小麦 现象 产生 原因 分析 对策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