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田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docx(3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青田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意见征求稿)青田县应急管理局二O二一年十月目录一、发展基础错误!未定义书签。()取成效.错!未定乂书签。(二)问题挑战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发展机遇错误!未定义书签。指导万针和主要目错未jX乂书o(一)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规划目标.错未定乂书签。三、主要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健全权责分明的应急责任体系,提升应急履责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构建综合立体的风险预防体系,提升防范防治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三)优化法治公正的监管执法体系,提升依法行政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建设高效有序的应急救援体系,提升应急处置
2、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培育智慧赋能的科技支撑体系,提升数字应急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六)打造全民参与的社会共治体系,提升全民应急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七)筑牢系统完备的应急保障体系,提升应急保障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四、重点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应急管理数字治理建设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基层应急管理力量强化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全民应急素养宣教提升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应急综合保障能力提升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五、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加强组织领导错误!未定义书签。()完善投入机制错1!未定乂书签。(三
3、)强化规划实施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健全评估考核错误!未定义书签。青田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意见征求稿)“十四五”时期(2023-2025年),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在浙江建设“重要窗口”中彰显青田作为的重要时期。筑牢安全发展防线,营造安全发展环境是建设“美丽青田、幸福侨乡”的先决条件,也是县委县政府赋予青田应急管理的重要任务。十四五规划是我县应急管理领域机构改革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奠基“青田”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科学编制我县应急管理“十四五”发展规划,对保障我县“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和奋斗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
4、略意义。一、发展基础(一)取得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安全生产监管和风险管控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确保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形势稳定,较好地完成应急管理领域规划确定的指标、任务。1责任体系逐步健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将安全发展纳入青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青田县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
5、责任制实施细则,扎实推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根据“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个必须管”原则,建立安全生产“1+8”组织结构责任体系,即在1个县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8个专业安全生产委员会,各专委会在县安委会统一协调下积极开展工作,全面推进各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建立“1+5”(县应急管理指挥部+防汛防台抗旱、森林防灭火、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抗震救灾、减灾委等五个专项指挥部)工作格局,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强化属地监管责任落实,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实现安监站“全覆盖“,基本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监管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将安全
6、生产情况纳入对企业的政策奖励、诚信管理、评优评先等考量条件,把安全生产履职情况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条件,与干部履职评定、奖励惩处挂钩,不断发挥责任制考核导向作用。2 .安全生产总体形势稳定向好。2023年全县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2015年分别下降了71.2%和68.5%,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了75.95%,连续5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坚持大排查大整治常态化,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集中部署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常态化治理事故隐患。聚焦全县安全生产工作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持续强化安全防控措施,深入开展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矿山、道路交通
7、、消防、危化品、建设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加强重大安全隐患整治,建立政府挂牌督办整改机制,落实挂牌隐患整改责任,深入推进问题隐患整治,先后完成省、市级挂牌隐患整改销号17个,县级挂牌隐患10个。企业本质安全水平逐步提升,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风险管控体系”、专家会诊、社会化服务等工作推进为手段,累计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213家、建立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111家,全县生产经营单位购买服务累计达2600多家次。不断补齐企业安全基础薄弱、现场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等短板,改善企业本质安全水平。3 .安全生产执法力度显著增强。依法科学制定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并按照“双
8、随机”和“三精准”检查要求进行执法督促,做到矿山、危化、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全覆盖执法检查。规范全局执法检查及案件办理工作,牵头“互联网+监管”执法工作,梳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事项清单,推进全部处罚案件使用浙江省统一办案平台进行办理,实现行政处罚案件全程网上办理。推行差异化执法,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加大非事故处罚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4 .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大力推进重大水利工程、气象水文设施、地质灾害隐患整治、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农村危房改造、森林防火“引水灭火”等工程建设,设防水平大幅提升,成功创建全国综合治理减灾示范社区1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6个。基
9、本建成涵盖气象、水旱、地震、地质、森林火灾和尾矿库监测预警网络,风险监测预警水平明显提升。实施人员转移安全码和防汛形势图应用工作,通过“浙江省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平台”和“掌上应急”可实时监控人员转移情况,做到应转尽转确保安全。成功应对“莫兰蒂”、“站鱼”、“利奇马”、“黑格比”等台风和多次强降雨自然灾害。扎实推进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工作,现已建成避灾安置场所264处,场所面积近9万平方米,可容纳安置3万多人,开展避灾安置场所安全检查检测评估工作,确保避灾安置场所安全使用,不断推进避灾安置场所可视化系统建设,全县减灾救灾能力显著提升。优化全县应急物资储备布局,制定县级应急物资储备调拨管理规定
10、,完善县级应急救灾仓库物资储备,实现363个行政村卫星电话、发电机和排水泵等重要防汛物资实物配备100%5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推动消防救援从“单一扑火救援”到“综合性救援”转变和提升,构建以综合性救援队伍为主力军,以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专职消防队、森林消防队为基干力量,以社会救援力量为重要补充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要求,重点加强综合性救援队伍建设,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应急救援队伍59支、1846人,其中综合性队伍4支(含军地协作队伍),防汛抗旱、矿山及危险化学品等专业队伍16支,基层森林防灭火队伍35支以及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4支。指导督促各乡镇(街道)及职能部
11、门完成预案制修订工作,科学有序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指导重点企业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升企业自救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和管理社会救援力量,实施“应急装备与社会救援队伍共享机制”,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将民间应急救援队伍纳入应急救援管理体系。6 .安全生产科普教育有序开展。完善安全宣教培训体系建设,建立横纵贯通的网格化宣传教育模式。坚持以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日、国际防灾减灾日等主题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广场咨询日、摄影展、电影下乡、有奖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推进安全宣传“七进”工作,多渠道、多形式、立体化实施安全宣传活动,切实推进安全宣传。突出加强对基层干部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救援能力,定期组织全县安全生产
12、、防汛、扑火队伍等业务培训。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深入推进“百万员工大培训”行动,重点突出企业主要负责人、特种作业、高危行业员工培训,有效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通过各种自媒体拓展社会化宣传渠道,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度,增强社会公众避灾自救互救的意识和技能,社会公众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县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形势持续好转,各类灾害事故总量及伤亡人数持续下降。截至2023年12月,应急管理领域“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均控制在规划范围内(见专栏1)。专栏1:“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类别序号指标内容指标值完成情况安全生产综合指标1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
13、率比2015年下降20%2023年同比2015年下降75.95%2总事故起数25比2015年下降15%2023年同比2015年下降71.2%3事故总死亡人数17比2015年下降10%2023年同比2015年下降68.5%4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起数0“十三五”期间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为0安全生产行业指标5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与2015年相比下降19%2023年同比2015年下降68.5%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比2015年下降27%2023年同比2015年下降31.2%7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控制在0.33以下2023年为0.14,同比2015年下降73.1%8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
14、控制在0.30以下2023年为0.2防灾减灾9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县GDP比例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县GDP比例控制在1%以内1%(二)问题挑战“十三五”期间,全县应急管理工作虽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对标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与现代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客观要求仍差距较大,还存在以下挑战:1自然灾害事故风险依然居高不下。青田地处浙江东南部,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季节变化明显,有梅雨期、台风期。境内河流属瓯江水系,是我省第二大江,贯穿我县境内长74.2km。我县位于瓯江中下游,境内群山连绵,支流源短流急,涨落快,滞洪短,受暴雨、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的洪水暴涨暴落,流
15、域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洪涝台灾害发生的频率较高,是浙江省山洪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成灾洪水约16年一次。全县有各类水电站102座,其中瓯江上梯级电站4座;山塘水库有246座,其中大型滩坑水库1座,中型水库8座,防洪压力大;且大多山塘水库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标准低防洪能力低;县内流域多流域面积5k)2以上的河流100条,沿河村落、集镇、城镇等部分沿河村落现状防洪能力低,进水被淹常有发生。近年青田大搞建设在建涉水工程多,汛期风险防控难度较大。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1154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3715万亩的83.86%;森林面积300.64万亩,活立木蓄积10516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0.91%;且高山峻岭多、针叶纯林多,森林火险等级高,森林火灾和山区地广人稀,防护面积大,群众防火意识淡薄,农事用火多、祭坟烧纸钱旧习俗等因素,导致野外用火管控难度大,火险隐患大,极易发生大面积森林火灾。2 .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压力仍然较大。全县小微企业数量占比高达90%多,企业整体安全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