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雨城区畜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雅安市雨城区畜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雅安市雨城区畜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四川是全国畜牧业大省,畜牧业发展正处于提质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畜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体系,推进畜牧业率先在农业中实现现代化,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对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现代农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雨城区为雅安市主城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青衣江中游,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带,为加快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区,根据四川省畜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雨城区畜牧业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特编制雅安市雨城区“十三五”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3年)。一、雨城区畜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一)畜牧业发展现状。1 .
2、品种现状。2016年,雨城区主要畜牧品种结构为:(1)猪:三元瘦肉型商品猪76%,长白二元杂交24%。(2)牛:地方良种牛、杂交牛、改良配种牛占72%,奶牛占28%o(3)羊:良种肉羊100%o(4)鸡:蛋鸡以罗曼蛋鸡为主,良种100%;肉鸡主要黄羽鸡、黑羽鸡、青脚麻鸡为主,良种占98.77%。(5)鸭:天府肉鸭97.88%,麻鸭2.12%。(6)鹅:良种肉鹅96%。(7)兔:以肉兔、长毛兔为主,肉兔占90%,长毛兔占10%o2 .生产规模现状。雨城区畜牧养殖主要以养猪、养鸡为主,辅以养鸭、养鹅、牛、羊、兔、蜂等。2016年,雨城区畜牧业主要产品产量及规模如表21、2-2:表212016年雨城
3、区畜牧业主要产品产量情况表产业项目规模(万头、万只、万吨)存栏出栏肉产量生猪12.665717.28301.3390牛1.42320.92340.1136羊2.44556.20470.0871鸡58.9940124.13360.3792鸭42.5411146.2445鹅1.34030.125表222016年雨城区畜牧业生产规模情况表产业规模(头、只)养殖户(场)出栏量(万头、万只)生猪年出栏数1-49头45138.1148年出栏数50-99头600.3956年出栏数100-499头1295.3520年出栏数500-999头100.7966年出栏数1000-2999头132.2240年出栏数30
4、00-4999头10.4肉鸡出栏1一9999只12870115.1336出栏20009999只307.5出栏10000-49999只11.5奶牛年存栏数1-一4头13610.4107年存栏数5-9头90.0119年存栏数20-49头10.002年存栏数100-199头10.01013.区域分布现状。根据雨城区各区域条件和基础,在畜牧业发展上,已基本形成四大特色养殖区。(1)北部片区:上里、中里、碧峰峡、北郊、多营四个乡镇,饲草资源丰富,主要奶牛、羊等生产节粮性草食动物。(2)南部片区:南郊、孔坪、沙坪、望鱼、严桥、晏场六个乡镇,地理位置优越、土质气候自然条件好,无工业污染,水质好,立足于发展生
5、态型物业基地,限制发展生猪生产,主要是禽、羊、兔生产,逐步成为生态畜产品生产基地。(3)城郊片区:城区附近的对岩、姚桥、草坝、大兴一带。充分发挥区域、经济、技术、市场等优势,发展城郊集约型畜牧业,形成畜产品主要加工流通基地。(4)西南及东部片区:八步、观化、凤鸣、合江四个乡镇,主要是生猪生产。目前该片区有种猪场1个,存栏量达到1200头,年提供二元杂交猪1万头左右,逐渐发展成为瘦肉型猪生产基地。4 .产业化发展现状。“十二五”以来,全区畜牧业发展潜力有序释放,产业活力不断增强,畜牧业加快发展。2016年全区生猪、家禽、肉牛、肉羊分别出栏17.2830万头、270.5032万只、0.9234万头
6、、6.2047万只,禽蛋产量0.4407万吨,畜牧业产值7.7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1%,农民人均牧业产值4195元。畜牧产业化发展主要体现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近年来,雨城区加大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培育了兴瑞肉业有限公司、羌江食品厂、熊猫乳业等畜牧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区共有养殖专业合作社48个,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铭兴养殖专业合作社、世银养殖专业合作社等。5 .市场流通及其他。雨城区畜产品除本地销售外,主要销往甘孜、成都等地。目前有屠宰厂1个,年宰杀生猪6万头左右;乳品加工企业2个,年加工乳品2万吨;养殖企业代表有天兆猪业、舒心农场等。(二)面临形势。1
7、 .优势。(1)区位及交通优势。雅安市雨城区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盆地西缘,东邻成都、西连甘孜、南界凉山、北接阿坝,处在全省乃至全国的一个重要交通节点上,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雨城区是雅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省会成都仅120公里,到双流国际机场仅需40分钟,属成都都市经济圈。随着雅攀、雅乐、雅康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雨城区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2)生态及环境优势。雨城区辖4个街道:东城、西城、河北、青江,1个新区:姚桥新区,12个镇:上里、中里、碧峰峡、北郊、多营、草坝、合江、大兴、沙坪、严桥、晏场、对岩,6个乡:凤鸣、南郊、孔坪、望鱼、八步、观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8、年年均气温16.1,年均雨日218天,降水量1732毫米,日照偏少,湿度较大。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019小时,年日照率为23%,年平湿度为79%,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有一江六河,主要是青衣江、周公河、陇西河、贲江、高腔河、晏场河、严桥河,总长197.4公里,平均径流量580.5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151亿立方米。雨城区水土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具有发展现代化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是雅安市重要的畜禽生产基地。良好的生态条件为雨城区赢得了“天然氧吧、成都后花园”等美誉。特殊的资源优势为雨城发展畜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基础设施条件完备。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我区畜禽养殖业得到
9、了持续较快发展,发挥了各片区比较优势,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了显著贡献,为发展畜禽养殖业积累了人才、良种、技术等基础条件。特别是近年来,全区充分发挥项目引领、支撑畜牧产业发展,抓住省级标准化建设项目、篮子生产扶持项目及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等,大大提升了雨城区畜牧业发展水平,促进了全区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灾后重建成32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场,2个现代万头生猪标准化生态示范养殖场。同时,雨城畜牧业充分依托四川农业大学的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学科优势、信息优势,促进我区畜牧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4)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经过多
10、年探索与发展,我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已有一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专业场站带动型、专业协会带动型、专业合作社带动型等产业化经营模式的雏型,探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对我区畜牧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区形成了以雨城区草坝镇为代表的水禽产业化发展模式,不仅促进了该镇水禽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种鸭一孵抱一养殖一疫病防治一饲料一宰杀一卤制品加工一羽绒加工一羽绒制品加工九个产业链,产品畅销省内外。全区有畜牧行业龙头企业5家,其中,涉及畜产品加工业1家、乳品加工业2家、肉食品加工企业2家等。全区还成立了各类畜禽养殖专业协会若干个,对雨城畜牧生产起到
11、了一定的带动作用。(5)政府重视、政策扶持。雨城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丰富,非常适宜发展畜牧业。雨城区畜牧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畜牧业在全区农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发展现代畜牧业是雨城区重点富民政策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雨城区确立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调整种植业结构,主攻畜牧业,大上茶果业,建立良性循环和生态效益、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应的新型农村产业结构。各项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户发展牧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和四川省制定和出台了一些列有关政策和措施,市区也相应制定了多项鼓励措施和配套政策,围绕畜牧业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实施退
12、耕还草、人工种草、标准化养殖等一系列项目,大力发展饲草料生产和养殖小区的建设等,畜牧业生产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养殖业表现出迅猛地发展势头。2 .劣势。(1)主要畜禽饲养量达到一定规模,集约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2)劳动力素有待进一步提高;(3)现代生态畜牧业信息化程度有待加强;(4)畜牧业投入不足;(5)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3 .有利因素。(1)政策扶持有力。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了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重大部署,要求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突破口,在全省掀起一场畜牧业现代化的
13、浪潮,努力实现畜牧业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率先跨越。(2)发展机遇良好。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整个西部包括四川将迎来新一轮以国家政策为坚实后盾的发展机遇。经过改革开放30年和西部大开发10年的建设发展,我省步入了经济发展的上升通道,蓄积了在今后若干年持续快速发展的势能,加之灾后重建的政策效应,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区畜牧经济保持较快增长。(3)需求空间巨大。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我国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需求出现新变化。农村居民口粮消费继续下降,畜产品消费快速增加,城市居民畜产品消费不断升级,优质安全畜产品需求持续增长。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扩大内需和城乡统筹发展深入实施,必将推动新一轮的消
14、费升级和畜产品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进一步带动畜牧业稳定发展。(4)产业基础扎实。我区气候温和,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畜禽品种资源多样,适宜畜牧产业发展。尤其是灾后重建以来,我区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素质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在发展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探索积累了成功做法和成熟经验,为推进全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4 .不利因素。(1)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稳定发展压力大。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畜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国内国际市场的变化越来越敏感,产业波动的诱因越来越多,价格波动呈常态化趋势。总体上,我区畜牧业良种化水平相
15、对较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养殖户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畜产品区域性、阶段性、结构性短缺与过剩的矛盾并存,不利于产业稳定发展。(2)养殖效益多方挤压,农民增收压力大。玉米、大豆等饲料粮供需矛盾突出,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70.0%左右,饲料价格上升直接导致养殖成本增加。此外,水、电、成品油、劳动力、防疫、环保、用地等费用也呈上涨趋势,而畜产品价格提升空间有限,养殖效益面临多方挤压。同时,畜牧业产业链各主体利益分享与风险分摊失衡,养殖环节处于弱势地位,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难度大。(3)畜产品安全隐患多,防范工作压力大。目前我区畜禽分散饲养比例仍然较大,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加之畜牧业产加销环节多,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处于发展初期,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不少。在畜产品进出境管理日趋严格,消费者对质量安全要求提高,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情况下,个别突发事件容易引起轰动效应,对产业稳定发展造成冲击。(4)动物疫病形势严峻,防控工作压力大。境外疫情多发,国内重大动物疫病疫源分布较广,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疫病的威胁仍然存在。病毒变异加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口蹄疫等病毒均出现不同程度变异,防控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