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住院患者的治疗措施.docx
《脑梗死住院患者的治疗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梗死住院患者的治疗措施.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脑梗死住院患者的治疗措施1.急性期溶栓治疗血栓形成或栓塞实质是颅内动脉堵塞而发生脑梗死,即使在早期,脑梗死的中心部位也已是不可逆损害。应及时恢复脑血流、改善组织代谢,避免梗死灶周围的半暗带组织缺血,逆转其功能改变进而转变为器质性病变。理论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点是及时挽救缺血的半暗带,在缺血脑组织坏死之前使血管再通,脑组织早期获得血流再灌注,避免神经元损害的加重,缩小梗死灶的范围。近年来,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认为,治疗急性脑梗死最理想的方法是血管扩张及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时间窗的选择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动物实验表明,最佳时间窗大鼠为4小时左右、猴为3小时,发病6小时后的疗效明显不佳。已
2、有确切证据表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小时内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明显改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据随机双盲研究结果显示,对脑CT低密度无明显改变,意识清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6小时之内可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也是比较安全、有效的。(1)溶栓适应证:尽早开始溶栓治疗。发病4.5小时以内(rt-PA)或6小时内(尿激酶)。年龄1880岁。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或症状持续性加重。脑CT扫描排除脑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基底动脉系统的脑梗死,因病死率极高,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和适应证可以适当放宽,患者或家属应签
3、署知情同意书。(2)溶栓禁忌证:既往有脑出血或出血性脑梗死;3个月内有头颅外伤史;3周内有活动性出血(如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1周内有不可压迫部位的动脉穿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很快减轻或恢复。活动性内出血或出血性体质和出血性疾病、凝血障碍性疾病;月经期、妊娠期或产后10天以内;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严重糖尿病患者;急性、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口服抗凝药物及凝血酶原时间15秒者,且国际标准化比值1.5;48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超出正常范围)。存在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近3个月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病史,但陈旧性
4、腔隙性脑梗死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者除外。治疗前血压明显增高,收缩压18OmmHg,或舒张压I1OmmHgo血小板计数V1oOX1O9/1,血糖V2.7mmo11o溶栓药物过敏或不能合作者。(3)溶栓的监护及处理:尽可能将患者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或卒中单元进行监护。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第1小时内30分钟1次,以后每小时1次,直至24小时1次。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或呕吐,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并行脑CT检查。定期监测血压,最初2小时内15分钟1次,随后6小时内30分钟1次,以后每小时1次,直至24小时。如收缩压18OnInIHg或舒张压IOOmmHg,应增加血压监测次数,并给予降压药物。应延迟安
5、置鼻饲管、导尿管及动脉内测压管。给予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物前应复查脑CTo(4)选择溶栓治疗应注意的事项:根据适应证严格筛选患者。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4.5小时的患者静脉给予rt-PAo若不能使用rt-PA,发病6小时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选择静脉给予尿激酶。由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卒中而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可选择动脉溶栓。发病24小时内由后循环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卒中又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可考虑行动脉溶栓。患者在溶栓24小时后方可考虑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5)溶栓常用的药物尿激酶(UK):急性期(6小时内)溶栓常用量为50万150万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20
6、0m1,持续静脉滴注30分钟。用药前、用药期间应做凝血功能的监测。有报道静脉给药:50万150万U加0.9%氯化钠注射液IOO200m1,静脉滴注2小时内滴完。最初30分钟可快速给药,待症状明显改善时,放慢静脉滴注速度。动脉溶栓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一般尿激酶为50万75万U。禁用于严重高血压(血压180/10On1mHg)、消化性溃疡、活动性肺结核、出血性疾病、手术及有外伤史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rt-PA0.9mgkg(极量为90mg)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初1分钟内静脉推注,其余持续静脉滴注1小时。用药期间及用药24小时内应严密监护患者。2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
7、是通过抗凝血药物干扰凝血过程中的某一个或多个凝血因子而发挥抗凝作用的。抗凝血药对早期的脑梗死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用于不完全性缺血性卒中,尤其是椎-基底动脉血栓。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抗凝治疗,临床上一直存在争议,有利有弊。相对一致的意见是:抗凝治疗不能降低随访期末病死率和残疾率;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降低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但发生继发颅内出血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为此,超早期(3小时内)抗凝不能替代溶栓疗法。目前公认的抗凝原则是:对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早期进行抗凝治疗;仅对少数患者在谨慎评估风险、效益比后,慎重地选择抗凝治疗;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者,一般在24小时后
8、应用抗凝血药。进展性脑卒中需进行1周左右时间的抗凝治疗。3 .抗血小板与降纤治疗(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研究发现,脑卒中后48小时内口服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随访期末的病死率或残疾率,减少复发,症状性颅内出血仅轻度增加。轻型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联用氯口比格雷与阿司匹林是安全的,可能减少卒中事件。原则是:对于不符合溶栓适应证、而无禁忌证的缺血性脑卒中,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每日150300mg,急性期后可改为预防药量每日IOOmg;溶栓治疗者,应在溶栓24小时后开始使用阿司匹林。对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可用氯口比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疗。(2)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治疗(或降纤治疗):研究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脑梗死 住院 患者 治疗 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