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大道北一期工程海绵城市设计说明.docx
《联邦大道北一期工程海绵城市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邦大道北一期工程海绵城市设计说明.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注:八白云机中的海绵城市建Ift必须在严格遵守民用机埔相关设计规罐.保证机场安全的前授下进行:2,白云机蜻海绵城市管理可结合“KJ1机场”的覆设来刖海绵城市笆M监测1Ps.规划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图建设项目海绵设施建设目标表指标类型序号名称目标值约束性目标1年径流污染消减率50引导性目标2年径流总量控制庠(%)2743人行道透水铺装率(%)2704下沉式绿地率(%)2505绿地率(%)215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广州市海绵城市规则导则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技术指引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广州市海绵城市规划要点和审查细则(征求意见稿)广州市海绵型道路建设技术指引(
2、试用)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广州空港经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广州市海绵城市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指引(园林绿化)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海绵城市设计背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物象海绵一样,在使用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雨、蓄水、渗水、净水,需要H将蓄存的水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与谁在城市区域的存积、渗透和精华,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保护。在海绵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
3、性和长期性。3、海绵设施建设目标根据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广州空港经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要求,联邦大道北位于C05分区,该分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值274%,年径流污染消减率250%,人行道透水铺装率270%,绿化带下沉绿地率250%,绿地率215%。根据“广州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雨量关系图,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取值74%对应降雨量为28.58no一、透水铺装结构层1) 8cm厚混凝土透水砖;2) 2cm厚干硬性透水水泥砂浆:3) 15cm厚C20透水水泥混凝土;4)透水土工布(200gm);透水铺装结构层二、下凹式绿化带侧绿化带采用下凹式绿化带,侧绿化带宽度为2米。绿化带底部为平整的
4、面,并种植有草皮。侧绿化带设“标高低于车行道路面30cm,并设置20Cn1高的溢流雨水口(蓄水深度为20Cn),机动车道雨水通过路缘石开口排入下凹式侧绿化带,同时在道路雨水进入下凹式绿化带位置设置初雨处理设施,如路缘石开口位置设置格栅及沉砂口,在进入绿化带位置铺设一定的级配砾石,用于沉淀-过滤初雨中夹带的泥沙及沥青粉末,以减少初雨污染物对绿化带内植物的影响。当下凹式绿化带中的蓄水深度20Cm时,雨水通过溢流雨水口进入雨水管道。绿化带内渗水层分为三层,上部为IooOnIn的种植上层,中部为20OnIm的粗砂层,下部为300的砂砾石层,在上中下三层中间及侧面均设置有反滤土工布,防止不同粒径的结构层
5、互相渗透。0%111,010203040SO607080901设计降雨(mm)广州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一设计降雨量关系图4、海绵设施总体布局市政道路红线范围内用地有限,不具备做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生态水塘的条件,对于径流总量大,红线内绿地及其他调蓄空间不足的用地,需统筹周边用地内的调蓄空间共同承担其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红线范围外若有空间,可采用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如有一片水塘,可通过生态技术改造成生态水塘,作为雨水滞留塘,同时增添本工程道路沿线水体自然之美。本项目海绵城市的设计如下:1、片区对整体建设景观要求较高,为配合片区的整体景观建设,确保片区景观协调、连续,本项目人行道采用透
6、水材质进行铺装。2、本项目设有中央绿化带及侧绿化带。本次设计中央绿化带及侧绿化带采用下沉式绿化带。5、海绵W1y点蜩径流组织见下图:机动乍if1下沉化带II1溢洵!1人行道ImmW.1下凹式绿化带结构层6、方案海绵设施投入使用半年后,可进行绩效监测。采用人工取样方法,两个月监测一次水质情况。应在降雨事件发生并径流形成后,于不同类型海绵设施的径流入口和出口取样。还应在道路对外雨水排口(接口)取样。常规水质检测指标应包括SS、COIkr.NH3N、TN、TP等。7、稣姬生态效益分析:海面城市的建设可极大改善项目范围的生态坏境,最亢观的局部小气候的调节、环境的净化美化和水生态的良性循环。调节局部小气
7、候,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配合灌木、乔木可以提高空气湿度;土壤的生物代谢过程和物理化学过程,可以将初期雨水中的部分有机和无机溶解物、悬浮物截留下来,达到净化环境、美化环境的多重:效果。社会效益:“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传统城市习惯丁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城市建设模式,结果造成再重的城市病和生态危机;“海绵城市”则是顺应自然、尊玳自然的低影响发展模式,可满足了城市公众欣赏自然、感受自然、依赖自然的多重精神需求,有助于公众的身心健康,同时改善将树立城市新形象。经济效益:海绵城市的建设注重依靠自然力量渗水、蓄水、排水,大大减少了排水设施的工程建设量:传统的大马路、大广场、排水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联邦 大道北 一期 工程 海绵 城市设计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