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粉丝文化研究.docx
《网络环境下的粉丝文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的粉丝文化研究.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网络环境下的粉丝文化研究“迷”(fans),意思是“狂热者”和“爱好者”,中国人也习惯性地叫作“粉丝”。在著名粉丝文化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HenryJeCkinS)的文本盗猎者(1992)一书中,给“迷”下了定义:“迷是狂热的介入球类、商业或娱乐活动,迷恋、仰慕或崇拜影视歌星或运动明星的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约翰费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中指出:“大众文化迷是过度的读者,对文本的投入是主动的、热烈的、狂热的、参与式的。”粉丝文化研究是文化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葛兰西转向”后的产物,在德赛都、费斯克、詹金斯等人创造研究成果之后,西方学者对于粉丝文化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甚至对网络媒介景观下的粉丝文
2、化、迷群社区都有初探。我国粉丝文化研究是从2005年开始发展,主要从消费主义、娱乐工业、身份认同、“自我认同”的几个角度进行,近几年来也有较为丰硕的成果。媒介景观变化加速,网络社交媒体兴盛,粉丝文化出现了新的表现方式和特征。以“参与感”为主诉求的社交平台为粉丝提供了诸多“进入偶像生活,使偶像成为自己生活一部分”的可能,娱乐工业蓬勃发展,粉丝和偶像在虚拟时空中搭建共同依存的舞台。2005年“超级女声”热播,“粉丝文化”也伴随这股热潮从人们生活的边缘之处成为热议的话题,学界对此的研究也迅速升温,“粉丝”这个被填充了时代色彩的词语,在此之后,学界对不断高涨的粉丝热潮进行了一些研究,并在粉丝的定义、特
3、点、盛行的原因、社会对粉丝的态度以及粉丝的心理等方面得到了一些成果。申凡,钟云(2009)将认为有集体力量,与偶像有直接的联系,具有信息整合功能,能够使加入的粉丝得到需要的信息并达到心理满足的群体就是粉丝群体。因为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粉丝群体通常在网络上集聚,沟通交流信息及组织活动,所以通常表现出来的形式为“网络粉丝群体”。蔡诗扬(2011)将粉丝文化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她认为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中国最早的粉丝雏形中国戏曲痴迷的“戏迷、但是这一阶段的粉丝是单纯的审美需求,以及对戏曲演员的个人形象及表演风格的追捧。同时,因为这一阶段粉丝和偶像之间、粉丝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环境 粉丝 文化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