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对传统针灸学现代化的反思及展望.docx
《纵论对传统针灸学现代化的反思及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纵论对传统针灸学现代化的反思及展望.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纵论对传统针灸学现代化的反思及展望中国近50多年对传统中医现代化,特别是针灸学现代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科学研究的总结和发挥已导致了实验针灸学和现代针灸学的诞生;中医及针灸的国际风行又促进了自身的科学发展进程。目前的症结是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充分继承传统针灸学的基础上,加快针灸学现代化成果的宣传和普及,以此可以科学地发展传统精华,并更易被现代世界所接受。本文反思了症结的方方面面,更分析了针灸学现代化的方向和方法,并以本人创立的现代针灸学的科学模式和新颖体系为实例,指出其有助于促使针灸疗法走出低谷,并可加速促进中医学现代化。由此发端,展现了针灸学及中医学在国内外科学地快速地发展的一片美好的未来
2、。1 .前言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盛,中国人也希望与世界分享诺贝尔奖的崇高荣誉。专家们普遍认为最有希望者当是中医及针灸的现代化领域。这不仅是因为中医及针灸是中华医学数千年的精粹和瑰宝,而且一经现代破译和阐释,必将对当今人类的健康医学及生命科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上述问题的前提是要求中国人做出相应的成绩来。如果是外国人得此殊荣,则就有屈中华民族的尊严,有损泱泱大国的形象。因此上述内容一直是近30多年来国家的重点科研项目,在90年代经络的研究还被列入了国家级重点攀登项目。面对国外科研进展,在人们大有紧迫感之时,国家攻关队伍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之后,目前并未取得明显的突破。笔者一方面
3、认为国家经络研究攻关队伍主攻方向的错误是导致事倍功半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潜心钻研,在充分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终于从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的方向上取得了明显的突破。由此在一系列重大问题如经络本质的揭示方面,穴位实质的分析和新分类方面,循经感传机理的阐释方面,针灸针麻原理及规律的总结和应用方面等等,都有了科学的认识和系统的著述。由此笔者以100万字的三本中西医结合专著创立了新颖和独到的现代针灸学体系。这种忠实遵循占代黄帝内经学术思路的成套著作,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为针灸学的现代化提供了一条现实可行之路,也为传统中医学的现代化提供了一种科学模式。其意义是重大的,见如后细细述来。2 .观念问题
4、我国把科技现代化列为了战略发展目标之一,中医及针灸属科技范畴,国此发展中医现代化及针灸现代化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也许是绝大多数的中医界人士都认识到和支持了这种观念,所以近50多年来这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现代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学术界却碰到了这样的现实问题:一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氛围的落实问题;二是什么样的现代成果或模式才能使传统人士们接受的问题;三是现代成果的审定和发展由谁说了算数的问题;四是传统成果与现代成果的位置或关系问题;五是在对外宣传中是否仅靠传统医学打开局面以“风靡全球”的问题等等。面对上述诸多问题,本文以针灸学的现代化为例说明之。这是因为在传统医学的现代化过程中,作为中医专科
5、之一的针灸学不仅科研资料较多和研究较深入,而且在国外的影响和发展方面也是走在了中医各专科之先。鉴于针灸学的理论与中医学是基于同出一脉的,因此可以说抓住针灸学现代化这个主要矛盾,传统医学的现代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眼观全球的针灸发展,作为邻国的日本早在公元6世纪就接受了我国的传统针灸学。但随着明治维新的兴起,日本近代从科学的角度开拓针灸并已形成主流。他们在电针应用及良导络等方面屡有成功,机理研究也很深入,说明其大方向是基本正确的。再如俄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在我国学习针灸后,即以反射疗法为中心,也能在临床应用无虞。即使在70年代才在西方大量开展的针灸疗法,如英国己基本脱离了传统针灸学的轨道,使其所
6、谓科学针灸学独立成气候。在目前的中医立法中还有排斥中医针灸的举动。尽管针灸界有些人在盲目指责外国人不懂“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可是人家在应用现代科技指导针灸疗法中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我们还能固步自封么?与此同时再看看国内针灸学的发展。成就是多方面的,但目前处于针灸发展的低谷,这也是大家所公开承认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由朱链氏所著新针灸学问世。该书着重于前苏联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学说的概念和规律来总结针灸疗法。身在经络故乡而在针灸学中不谈经络,该书引起了学术界的反对。后来大谈经络了,高精尖仪器设备一轰而上,最后还是得到了一个经络是“千古之谜”的结论。几十年过去了,这种“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局面还要
7、持续多久?综上所述,面对经络本质及针灸针麻原理这些重大科技问题,未能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是:国内与国外的研究相同点是都走入了一个误区:即以当前形成主流的躯体性神经观点和规律为研究基础;国内与国外研究的不同点是各自都走了一个极端:国内过分强调了经络的现象研究(如循经感传),国外过于简单地对待经络,甚至否定经络实体的存在(如认为仅是神经,肌肉,骨骼等的功能)。充分认识一个误区和两个极端的危害,深刻反思以往几十年的艰难历程,则是针灸现代化及中医现代化的观念前提。思想观念转变了,再来阅读本文提出的其他问题,将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3 .中国医学特色问题中国医学特色是一个带根本性的大问题,但未
8、必是许多人都已明白了的。一般认为中医学有两个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施治但为什么有这两个特点?其物质基础又是什么?通过笔者30多年的不懈研究,参阅了古今中外大量文献,逐渐省悟到了中国医学特色就是中华医学独到的经络系统,以及能本质地反映经络物质基础的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进一步说,古代和现代的资料都说明了,由后者的生理属性就构成了中医学的许多特点,甚至还在“经穴一脏腑相关”,“天人相应”,病邪循经传变等方面使针灸学及中医学都有了独到的经验。所以,解析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在针灸学及中医学中的本质作用,或者正确认识经络本质所反映的初级神经系统的特性,则是认识和发挥中国医学特色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纵论 传统 针灸 现代化 反思 展望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