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底层的困境—先立业才得以成家.docx
《社会底层的困境—先立业才得以成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底层的困境—先立业才得以成家.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社会底层的困境一先立业才得以成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所倡导的理想状态,家齐而后国治。然而,回归底层社会现实时,我们发现这样的理想顺序是难以实现的,在“娶妻之如何,非媒不可”的传统社会,男子想要成家是需要有一定经济基础作为支撑的。古代男女结婚需经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个礼节,每一礼节中男家都需要为女家准备礼品和钱财,其中的纳征更是直接交纳聘财,如仪礼士昏礼载“纳征,使使者纳币以成昏礼。”男家派媒人到女家交纳聘财之后,男女才正式订立婚约,此后女家不得再与他家议婚。从议婚到完婚的整个过程,男家所花财物不仅用之于女家,牵线搭桥的媒人也是需要以礼金聘请的,由此可见若没有一定的经
2、济基础是难以完成社会所约定的婚姻礼俗的。若不顾礼俗自主结合,就成了世人不耻的私自苟合,而隆重的婚礼可谓是“三书六礼,四聘五金,八抬大轿,十里红妆,十二版贴,明媒正娶。”这对贫困的底层人民来说实在是望尘莫及,因而底层民众若想要成家,只有先改变贫苦潦倒的家庭现状,才有可能得偿所愿。在月老配婚型民间故事众多异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故事中未成婚的男子都有一个普遍的共性,即故事开头主人公都处于某种缺失的状态。若是一般平民,如放羊娃、牛信、猎人、樵夫,那他们通常是家贫,勉强度日;若是书生,则处于赶考的人生之路上,尚未高中。典型的表述如下:(1)在山东,有个柳杨村,村中有个小伙子十八岁了,给人家扛活。他长得挺
3、漂亮,干活也能干,就是问不上媳妇,家里穷。(2)张农是个书生,每天在书房里读书,准备赶考。他们如何能娶妻成家呢?缘分到来的契机是什么呢?必当是他们靠自身奋斗改变了一贫如洗的家庭状况,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具备娶妻生子的条件之后才得以成婚。农家小伙有了家业基础之后,月老牵线的姻缘便到了,甚至自主找上门来,女方家忖度着“这家还挺好,有地还有买卖的“,婚事就成了;上京赶考的书生一旦高中之后,上门说亲的人便络绎不绝了。月老配婚型民间故事虽说是月老配婚、棒打不散,但对于困顿的底层人民来说,要得到这命中注定的姻缘,还是需要费尽一番心力之后才能如愿的。不单是古代男子成婚面临着巨大经济压力,现今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代青年男女要谈婚论嫁,男方首先要满足几大前提条件,有房有车有稳定工作,单就这几条前提就成为令不少男性头疼的问题,让人对婚姻望而却步。可见在男女成婚上古今男子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底层 困境 立业 得以 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