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docx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诊断:消渴病痹症。西医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ICD-10编码:E14.408+)o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出版)。(1)病史: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2)主要症状: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等。(3)主要体征: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小纤维和大纤维介导)的缺失,以及跟腱反射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4)辅助检查:物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QST和NCS中至
2、少两项异常。(5)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和/或体征的其他神经病变。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明确的糖尿病病史。(2)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4)有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者,以下5项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中任1项异常;无临床症状者,5项检查中任2项异常,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排除诊断:需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塞、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
3、淋巴管炎)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如根据以上检查仍不能确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患者,可做神经肌电图检查。(6)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临床诊断有疑问者,可以做神经传导功能检查。(7)诊断分层:见下表确诊有DSPN的症状或体征,同时存在神经传导功能异常临床有DSPN的症状及1项体征为阳性,或无症状但诊断有2项以上(含2项)体征为阳性疑似有DSPN的症状但无体征或无症状但有1项体征阳性亚临床无症状和体征,仅存在神经传导功能异常(二)证候诊断1气虚血瘀证:肢体麻木,如
4、有蚁行感,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2 .阴虚血瘀证:肢体麻木,腿足挛急,酸胀疼痛,或小腿抽搐,夜间为甚,或灼热疼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皮肤干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不欲饮,便秘,舌质嫩红或暗红,苔花剥少津,脉细数或细涩。3 .寒凝血瘀证:肢体麻木不仁,四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甚;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尿清便滤,或尿少浮肿,舌质暗淡或有瘀点,苔白滑,脉沉细涩。4 .痰瘀阻络证:肢体麻木不止,常有定处,足如踩棉,肢体困倦,头重如裹,昏蒙不清,体多肥胖,口粘乏味,胸闷纳呆,腹胀不适,
5、大便粘滞。舌质紫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滑或沉涩。5 .肝肾亏虚证: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甚者痿废不用,腰膝酸软,阳痿不举,骨松齿摇,头晕耳鸣,舌质淡,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无力。三、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 .气虚血瘀证治法:补气活血、化瘀通痹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芭、当归尾、赤芍、川茸、地龙、桃仁、红花、枳壳、川牛膝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针灸治疗:取穴:内关、气海、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手法:施捻转之平补平泻法,以有酸胀感为度。每日1次,14日为1疗程。2 .阴虚血瘀证治法:滋阴活血、柔筋缓急推荐方药:芍药甘草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生白芍、炙甘草、干地
6、黄、当归、川苜、川木瓜、怀牛膝、炒枳壳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针灸治疗:取穴: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曲池、合谷;手法:施捻转之平补平泻法,以有酸胀感为度。每日1次。14日为1疗程。3 .寒凝血瘀证治法: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推荐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赤芍、桂枝、细辛、通草、干姜、制乳香、制没药、制川乌(先煎)、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针灸治疗:取穴:外关、曲池、肾穴、命门、腰阳关、环跳、阳陵泉、绝骨、照海、足临泣;手法:施捻转平补平泻,以有酸胀感为度,出针后加灸。每日1次,14次疗程。4 .痰瘀阻络证治法:化痰活血、宣痹通络推荐方药
7、:指迷茯苓丸合活络效灵丹加减。茯苓、姜半夏、枳壳、生慧仁、当归、丹参、制乳香、制没药、苍术、川茸、陈皮、生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针灸治疗:取穴:合谷、曲池、脾俞、足三里、三焦俞、三阴交、丰隆、解溪、太冲;手法:施捻转平补平泻,以有酸胀感为度,出针后加灸。每日1次,14次为1个疗程。5 .肝肾亏虚证治法:滋补肝肾、填髓充肉推荐方药:壮骨丸加减。龟板、黄柏、知母、熟地黄、山萸肉、白芍、锁阳、牛膝、当归、炒枳壳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针灸治疗:取穴: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承山、扶兔;手法:中等刺激,用补法,以有酸胀感为度,出针后加灸,每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渴 痹症 糖尿病 周围神经 病变 中医 诊疗 方案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