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空跨介质航行器军事前沿技术进展.docx
《水空跨介质航行器军事前沿技术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空跨介质航行器军事前沿技术进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水空跨介质航行器军事前沿技术进展目录1 .前言22 .水空跨介质航行器AqUaUAV概览22.1.鸠据22.2.海鸥32.3.飞鱼32.4.崖海鸦42.5.鳏鸟52.6.飞乌贼72.7.水栖昆虫83.关键技术83.1.变结构机翼设计83.1.1.概述83.1.2.变后掠翼93.1.3,软体结构103.1.4.变结构机翼总结103.2.能源与推进系统103.2.1.射流推进103.2.2.电机与螺旋桨133.2.3.混动推进系统143.2.4.能源与推进系统总结144.分析方法154.1.理论分析154.1.1.预测并再现跨介质过程154.1.2.机翼的升力、浮力、压力分布问题164.1.3.推
2、进力仿真164.14.运动性能仿真164. 2.实验验证174. 2.1.运动学观测175. 2.2.升力、阻力等观测176. 2.3.推进力观测187. 挑战与展望197.1. 水空跨介质航行器的结构折衷195. 2.跨介质过程折衷195. 3.生物仿生度196. 结论201 .前言随着仿生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飞鱼、崖海鸦、鲤鸟、飞乌贼等两栖生物的数据观测、仿真建模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水空跨介质航行器领域也随之得到飞速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关键技术难点。按照被仿生对象的种类,对水空跨介质航行器样机的研究进程,以及近年来在机翼结构、水空两栖推进方式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归纳,并从计算机仿真与实验测
3、试的角度,剖析了在对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研究中所用到的研究方法。结合该领域发展现状,总结了一些关键的技术挑战,并提出跨介质航行器未来的展望。动物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和功能可为人类的科学研究提供大量的灵感。如鸟类翅膀适合于空域飞行,陆生动物腿足结构适合陆地奔跑、跳跃、爬行,水生动物的尾鳍或喷射推进结构可以高效游动。而两栖动物的身体结构和习性能适应在多种环境中运动,也就是具备跨介质运动能力。因此,水空两栖生物可为人类跨介质航行器的研发提供大量的建设性启示,包括在推进系统、结构设计及性能提升等方面,极大地拓展了现有空中无人系统的作业环境和应用范围。近年来各国研究人员纷纷将目光转移到水空两栖多模式无人飞行器
4、的研究上,包括水空多模式运动机制研究及仿生样机的研制。本文按照仿生水空两栖动物进行分类,回顾水空跨介质航行器(AqUaUAV)的发展历程,总结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方法及目前面临的挑战,展望AqUaUAV未来的发展方向。2 .水空跨介质航行器AqUaUAV概览通过模仿两栖动物的结构,仿生AqUaUAV的运动能力可媲美甚至超过两栖动物。这些仿生生物包括鸿鹤、飞鱼、鲤鸟、飞就鱼和一些水生昆虫,涉及鸟类、鱼类、门头足类动物和昆虫。2.1.卢乌鹦仿生AquaUAV的研究出现在2005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1MC)开发了一种潜艇发射的带有可变形翅膀的无人机,如图1(a)所示,称为“鸿鹤”。“鸿鹏”着
5、陆时会模仿鸿鹦快速飞溅入水,但它没有在水下自主移动的能力。此外,研究人员正在研究鸿鹦的运动学,即其拍打起飞的过程,然而尚未达到样机阶段。图无人机及GU1124(b)、GU1136(c)通过分析认为鸿鹦的仿生样机欠缺,至少存在2个原因:一方面,鸿鹦是从水的表面潜入水中,相比于与鸿鹤同属鹑形目的鲤鸟,研究后者从空中潜入水中的方式更有意义;另一方面,鸭鹤扑翼起飞的过程复杂,对其的研究还处于理论和仿真阶段。2.2.海鸥2007、2008年,英国WarriOr(Aero-Marine)1td.以海鸥为蓝本,开发了2款水上飞机GU1124和GU1136,如图1(b)、(C)所示。GU11系列无人机可在海面
6、上滑行、起飞和降落,可在空中飞行,但不能潜水,主要用于高效的海上监视。分析认为,对海鸥的仿生研究核心是从水面潜入水中的过程,与鸿鹤类似,由于它在下潜高度和速度上都要比鳏鸟的入水方式有所欠缺,所以后续的仿生样机减少。2.3.飞鱼2007年,密歇根大学开发了“飞鱼”水上无人机,用于持续的海洋监视,如图2(a)所示。该无人机具有特殊的起降结构和控制方法。一般情况下,该无人机在海面漂流执行监测任务,当其被风浪吹出监测区时,会自主从海面起飞回监测区继续监视。20072016年,该团队一直在研究气动构型优化和气动性能、航电系统、飞行管理系统、自动导航与控制系统、路径规划、太阳能收集系统等,其成果对后续水空
7、跨介质航行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图2仿生飞鱼样机200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UAA)开发了“飞鱼”样机。这款飞行器不仅可以在水面上起降,还通过模拟水鸟密度变化的压力罐、压载水舱等设计实现了漂浮和潜水,如图2(b)所示。它是第1款能够进行水下航行、水/空、空/水过渡的水陆两栖无人机,但样机性能仍然较差,起飞速度较慢。2011年,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飞鱼”样机如图2(c)所示。团队通过水下发射实验测量了水下阻力和出水时刻的力,发现功率密度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并提出了4种鱼鳍波动推进的理论设计,发现推力与鱼鳍后缘幅度有关,最后,提出了基于中央模式发生器(CPG)的多执行器运
8、动控制算法。该研究为未来研制完整的两栖飞鱼机器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2013年,斯坦福大学仿生学与灵巧操作实验室(BDM1)通过模仿飞鱼从水下飞出并在空中滑翔的过程,提出了一种跳跃滑翔无人机,如图2(d)所示。该样机依靠碳纤维弹簧弹起,一对翼展70Cm的机翼可使其滑翔5m。这种弹射加滑翔的运动模式拓展了跳跃机器人的水平运动范围。虽然其不是两栖无人机,但碳纤维弹簧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对于AqUaUAV的水/空过渡具有很大的启/JsO2023年,济州国立大学(JE川NU)的两栖无人机如图2(e)所示。以理论计算获得翼展、弦长、机身直径、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等的设计参数并对样机建模,通过CFD(COm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空跨 介质 航行 军事 前沿技术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