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寒冷并非东北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候寒冷并非东北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气候寒冷并非东北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目录1.东北没有那么冷12,东北基础厚实23 .东北衰落的内外部原因34 .怎么样才能振兴东北45 .如何发展东北?56 .结语61 .东北没有那么冷可能是笔者抗寒能力比较强,在沈阳这几天,还是南方冬天的衣着。上身为羽绒服+毛衣+衬衫,下冷内内+正常裤子,正常鞋子+正常袜子,和在上海穿着差不多。在室外的话,如果没有风,完全感觉不到冷。但如果起风,那就很冷。但再怎么冷,也没有冷到必须回家躺被窝的地步。当然,据说这几天刚好是沈阳的暖潮,所以才没有那么冷。但不管怎么说,我认为东北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冷,至少沈阳是如此。如果在室内,有了暖气的情况下,那就非常暖和。以我在宾
2、馆的体验,室内可以用夏天来形容,光着上身就可以应付得来。据我所知,东北都供暖,包括了工作环境相对艰苦的工厂。也就是说,东北大多数产业工人们在上班时,不用在寒冷的环境下工作。当然,室外工作除外。所以我感觉,东北确实冷,但没有冷到不想动的地步。加上室内都有暖气,所以寒冷的天气对工作的影响很小。但事实上,长三角工厂的环境可能比东北更差。长三角的冷是全国出了名,它有南方的湿度,有北方的低温。而且长三角并不供暖,在长三角工厂上班,那是真的冷。而在我们东北,绝大数工厂都有暖气,工厂内温度可比长三角工厂温和了很多。所以我认为,低温并不会影响东北的生产。23 .东北基础厚实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家底十分厚实。事
3、实上,今天的东北,依然拥有人才、资本优势。沈阳GDP已经下滑到全国30名开外,但他的存款仍然高居前十,可见沈阳人依然是大款。辽宁人均GDP排在全国第十八位,排在辽宁前面的各省市中,除了京沪浙粤苏闽外,其他省份可不敢说自己比辽宁更富有。辽宁GDP排在全国第十八位,同样的,排在辽宁前面的云南江西等省,也不敢说自己比辽宁经济更发达。这说明,辽宁底子依然很厚实。事实上我在广州、上海、杭州见过的东北人,很少有打工的。有些当保护人员,有些则是自己当老板,总之在外地的东北人,混得都不差。从这也说明,东北人的闯劲值得学习,所以东北仍然有人才优势。45 .东北衰落的内外部原因从地理决定论的角度出发,东北经济的衰
4、落有必然原因,这跟气候有关,主要的因素是人类越来越怕冷。人以前没有那么怕冷,是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空调。现在有空调之后,大家就发现更怕冷了,所以大家都会转到温暖的南方去,这是一种跟地理有关的因素。其实地理决定论最早是由孟德斯鸠提出来的,孟德斯就说过一句话,他说寒冷国家的人民像年轻人一样勇敢,而炎热国家的人民像老头一样怯懦。为什么以前南方不行,后来行了?一个是气候,北方冷,人家不习惯,第二个是正好南方靠海,气候温暖,有连接着世界的大动脉海洋,这是一个客观原因。以前寒冷的地方发展也蛮好的,为什么现在就行了?现在北方的气候并没有根本性变化。很明显,主要就是南方的这种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比如说在计划经济时
5、代,北方经济好,那是因为国家把大量的资源、项目投在北方。在计划经济时代,不需要依靠市场,只要有原材料有劳动力,有国家政策就可以了,这相当于一个“内循环”。现在搞市场经济就得靠人的活力,靠竞争的意识,于是经济发展跟政策优惠,跟资源多寡可能都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了。比方,有很多地方资源不足,就因为资源不足,所以更有压力去寻找活力。东北经济的衰落肯定是跟客观条件、自然环境、交通位置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主要问题。东北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营商环境问题,这个环境是人造成的。这一环境的形成有偶然因素,比如靠近前苏联,当时有那么多项目选择在东北,在东北搞重工业,再有就是日本侵华期间留下的很好的工业基础设施。东北的
6、营商环境的形成,不是短期的,跟它长期的影响有关,考虑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忽略制度的相互影响和继承。我们今天说东北的营商环境不好,那是因为它过去的某些东西影响了今天这种环境。比方过去东北有很严重的计划经济和大国企思维,他首先就习惯于找人找关系,不像是一个契约社会,不像是一个商品经济应该有的现象。在这样的思维体系之下,会从交易的流程上实增加了一些交易的成本,它不是强调契约精神,不是强调商品意识,而是强调人际关系,这种导向使得它在市场经济面前交易成本很高。所以说,东北深受计划经济影响和大国企影响的这种文化、这种思维方式,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它没有优势,它导致了更高的交易费用,更僵化的应变模式。东北的衰落
7、也有周边国际环境的因素,带有必然性。如果苏联不是靠近东北,是靠近南方呢?东北亚一带交通环境并不差,也有海,但是俄罗斯把东北锁死了。俄罗斯对于开发东北亚,特别是海参赢一带比较敏感,而是往另外一边发展,这样东北的经济发展就少了一环。6 .怎么样才能振兴东北一个地方想要发展,外地人是一个很好的晴雨表。在北上广深这四座超一线城市上班,你的同事肯定会是五湖四海的朋友。而在东北,几乎是清一色的本省人。并不是说外地人多就一定发展更好,只能说如果都是当地人,那么证明该地地方势力很厉害,外资(省外资本)想进来会遇到各种地方势力的阻拦。久而久之,这个地方像一潭死水一样,没有活力。这恰恰是东北的现状,所谓的投资不过
8、山海关大抵如此。7 我认为,只要把本土势力降到50%以下,这个地方才能够有活力。外地资本才会踊跃的进来,从而盘活整个经济盘。当今我国,沿海发达省份,本土资本所占比几乎不超过50%。所以东北只有抑制本地势力才能够盘活整体经济,如果外地资本一进入就遇到地头蛇,他们差不多很快就会离开。8 .如何发展东北?东北又是中国的战略要地,有些事情又不能做,所以这也一定能够限制了东北的手脚。另外就是多轮的刺激,多轮的优惠政策已经让东北人形成一种思维习惯,等到中央来救援。其实我们做过一些学术研究,比如说我研究僵尸企业,我们发现东北振兴对于减少僵尸企业是起了作用,但是并没有给这些企业形成造血的功能,这相当于“输血”
9、把它救活了一部分。另外,东北地区那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效率差距并没有缩小。东北的问题它不是个简单的经济问题,从中央的角度来看是个战略问题,而从我们普通人眼里它就是一个经济问题,它并不这么简单。我们现在讨论很多问题,都跟中央不在一个层次上。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央来说,东北地区不出乱子,稳住保住中国的基本盘,保住重工业就可以了,所以我们现在讨论这么多有点一厢情愿了。学者的角度来讲的话,可能会讨论这个地方的经济或让老百姓富起来。要站在一个战略高度看东北的发展,它不只是效率,它也不只是发展经济这么简单,所以我们也说它现在就应该这样。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其实大家知道为什么东北发展重工业,是因为现在中国,把
10、国有企业当作是执政的经济基础,你说国有企业在哪布局?南方地区,因为民营企业在逐渐做大,国有企业被摊薄了,也就北方才能在这个方面守住基本盘。另外我们考虑问题可能不能只看经济效益,看待东北经济要站在通盘的角度考虑。东北其实有很多优势,比如说它的资源优势,还有农业有优势。我觉得东北问题主要是观念不够普及,尤其是营商环境。我最近也研究到营商环境,就是每一个地方政府其实都希望把本地的环境搞好,但是地区之间差距很大。就是说东北要像南方那样大规模招商引资,有更多企业越多,越多市场主体,环境就会越好,这是相互促进的。东北要大力招商引资,东北要是有像南方那样的招商引资的力度,今天可能不会这么严重,但我不否认招商
11、引资需要好多钱,但是如果真的招商引资成功,东北就会被逼着去改善他的环境。为什么?大企业去能把上下游都带过去,它才能产生议价权,小企业去了就可能很难自保。所以东北要来一场招商引资的革命,把大量的大企业引过去,然后把上游带过去,这样倒逼东北企业环境改善。经济学里有个大推进理论,以前说的是说你的资本在投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产生效果,否则就白投了。那么东北的营商环境改善,也类似这样一个逻辑,你得有足够多的新企业进去,才能把这个环境改过来,散兵作战一定会全军覆没。另外还有个办法,在东北划一个经济特区出来做实验,让南方的干部来管,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但是这个课题政治上可能是搞不下去的,你等于直接否定了东北。9 .结语外加东北资源丰富、消费低、水资源充足、底子厚,想要发展并非难事。但东北之所以GDP增速缓慢,我认为还是因为本地势力太强,有太多的地头蛇。把本地势力削弱,打击地头蛇,这样外地资本才有信心进入东北,东北复苏并非难事。二十年前有一首东北人不是黑社会火爆网络,虽然这首歌在澄清一些谣言,但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从侧面说明东北本地势力依然牢不可破,外地人想要在东北生根发芽非常困难。没有外地人,当地几乎都是一潭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