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相关资料简介.docx
《敦煌相关资料简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敦煌相关资料简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敦煌相关资料简介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一文中有一段名言:“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与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诚如其言,位居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为东西交通的喉襟与具有国际意义的文化交汇之地。东汉应劭解释“敦煌”之名:“敦,大也;煌,盛也。”唐人李吉甫又云:“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敦煌得名的本身就与丝路交通的开发息息有关。汉书西域传记,出敦煌玉门关往西域有南北两道。曹魏时增至三道。魏略西戎传:“从敦煌玉门关入西域,前
2、有二道,今有三道。”即新增敦煌径通高昌(今吐鲁番)以至龟兹(今新疆库车)以远的新北道。南朝刘昭注后汉书郡国志引耆旧志云:敦煌“国当乾位,地列艮虚,水有县泉之神,山有鸣沙之异,川无蛇虺,泽无兜虎,华戎所交,一都会也。”隋代裴矩西域图记记赴西域有北、中、南三道,但不管哪一道都“发自敦煌”,“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于敦煌文书沙州督都府图经等有关史料见,唐代敦煌通往西域即辟有矛肖竿道、第五道、大海道、大硬道等多条道路。汉唐丝绸之路的兴盛,使敦煌成为中国历史上率先向西方开放的地区,成为中原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吐纳口。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汇聚,西传东渐,使其能够长时期地汲取、汲取这条道路上荟萃的各类文
3、明成果来滋养自己,促进自身经济文化的进展与繁荣。闻名于世的莫高窟,就是丝绸路上一处光辉的历史足迹定义一缘起敦煌学的发端,是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今17窟)的发现为嚼失的。莫高窟位于敦煌城东南约20公里的鸣沙山东麓。这里干燥少雨,风大沙多,流沙常常会堆积在底层洞窟的洞口与甬道,如不及时清理甚至整个洞门都会被积沙封埋起来。公元1900年6月22日(农历5月26日),莫高窟的主持王道士(王圆箓)雇了几个伙计清扫堆积在第16窟甬道中的积沙,突然发现甬道北壁后面大概是空的。因此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北壁土坯拆开,结果奇迹出现了:该墙后面果然隐藏着一个小窟,里面满满当当地堆放着许多白布包裹,每一白布包里都裹满了古
4、代文书,并有很多佛帙绣像与其他文物。藏经洞就这样被发现了!敦煌文书发现的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了一些外国“探险家”的觊觎。1907年与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Aure1Stein)、1908年法国人伯希与(Pau1Pe11iot)、1912年日本人橘瑞超、吉川小一郎、1914年俄国人奥登堡(S.F.O1denburg)等接踵而至,将数万件精美的文书与绢画等文物掠往国外。莫高窟遭此浩劫,成为留在中国人民心中巨大的伤痛。敦煌文书的发现,与甲骨文、敦煌西域汉晋简牍、明清内府档案的发现一起被称作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四大发现。敦煌文献发现以后,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学者的瞩目,利用这批宏富的珍贵资料,中外学者从历
5、史、考古、经济、政治、军事、地理、民族、民俗、语言、文字、文学、宗教、建筑、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逐步形成了一门专门以敦煌遗书与敦煌艺术等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领域一敦煌学。【研究对象】敦煌学显然并非一门单一的学科,它实际上是一门包含许多学科的群体性学问,假如从学科本身所研究的客体上来看,敦煌学应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艺术、敦煌史地、敦煌简牍为要紧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群【进展史】【中国敦煌学】中国敦煌学:回顾现状展望荣新江以敦煌藏经洞出土文书为要紧研究对象的“敦煌学”,是二十世纪世界学林中的一门显学。尽管在其进展过程中受到材料分散、内容庞杂、语言多异等种种困难的影响,但敦煌学的研究仍
6、成果辉煌。同时,它还为宗教、文学、语言、艺术、考古、科技等其它学科做出了重要奉献。尽管敦煌文献早在1900年就被发现,但其真正为学界所知,是从1909年伯希与将其得敦煌四部古籍精品带到北京并展示给中国学者之时开始的。以后,由于罗振玉、蒋斧、王仁俊、刘师培、伯希与、内藤虎次郎等人的宣说与研究成果的刊布,敦煌文献的价值大显于世,而京师大学堂的硕学鸿儒们从伯希与处抄录的敦煌文献及所做的跋语、札记,则构成了中国敦煌学的初期篇章。假如说京师大学堂的学者们开创了中国的敦煌学,当不为过。而其中奉献最大的人,当数罗振玉。1910年秋,经罗振玉等人的多方努力,藏经洞劫后剩余的近万号写本调运到北京,归京师图书馆收
7、藏,此即现存国家图书馆的敦煌经卷的来历。这批写本后被学部官僚李盛铎、刘廷琛等人盗取,精华进一步被掠,但国家图书馆仍不失为世界上敦煌文献四大收藏地之一。中国早期的敦煌学研究,由于资料要紧得自伯希与的照片,重点在于传统的四部古籍的研究,其中既有清儒所未见的六朝唐人经籍写木,也有一些后世己佚的经疏、史籍、佛典、道书等等,为二十世纪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二、三十年代,中国学者前后相继,或者远渡重洋调查抄录敦煌文献;或者万里西征考察敦煌石窟。这是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进展中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各类新思潮、新学问、新方法都充分展现出来。在此期间,北大的刘半农、蔡元培、董康、胡适等学者都为敦煌研究做出了奉献
8、。其中,刘半农在巴黎国立图书馆抄出了104种敦煌文献,归国后辑印为敦煌掇琐三册。这一抄本在很长时间里成为中国敦煌研究的史源,并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敦煌学的研究选题。此外,胡适在英法查阅敦煌写卷后编成的荷泽大师神会遗集,也成为中国禅宗史研究的划时代著作。除北大学者外,清华的王国维与陈寅恪也是二、三十年代敦煌学研究的重要人物。特别是王国维提出的“二重证据法”,成为了后人研究历史,特别是研究出土文献的重要法宝。王国维的研究涉猎广泛,方法新鲜,超越了清朝学者的研究高度,不仅被国人奉为经典,同时也受到伯希与等海外中亚学者的重视。在二、三十年代的敦煌研究中,分别成立于1921年底与1922年初的敦煌经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敦煌 相关 资料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