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小学劳动课趣味性与实践性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研究小学劳动课趣味性与实践性探讨.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学研究】小学劳动课趣味性与实践性探讨小学劳动教学大纲指出: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小学开设劳动课,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在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小学劳动课没有固定教材,成绩不纳入教师年终考核,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教师绩效无关紧要,部分教师把劳动课没有当作“主科”来对待,这造成劳动课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兴趣不足的怪现象。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尤为突出,再加上教具、学具的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业性教师等原因,严重制约着劳动课的正常开展。这样一门兼顾趣
2、味性与实践性的课程不能因为上述种种原因被部分老师当作“杂科”来对待。困难重重,无法阻碍学生求知的脚步;形禁势格,不能成为教师惰性对待的借口。只有教师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将课堂教学趣味化、生活化,易操作、好掌握,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爱上劳动课。笔者认为,从教师角度考虑,小学劳动课的开展应在课堂设计的趣味性与实践性上做足文章:一、劳动课堂要突出趣味性兴趣是开展任何活动最好的指导老师,是不断促进学生展开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动力所在,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积极学习、认真思考,进而掌握所学知识,增强学习效果。劳动课兴趣的培养需要从课堂设计的趣味性入手,吸引学生关注课堂,乐中求学,才能使课堂活化。如何让
3、课堂趣味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考虑:1导入故事化。教师根据教授内容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如在教学包饺子内容时,可以从饺子的由来进行导入,了解医圣张仲景发明饺子的故事以及饺子历经民族大融合成为民间美食的过程,体会后世人们赋予饺子“祛寒娇耳”与团圆美满的寓意,最终包饺子、吃饺子成为大年三十晚上守夜辞岁的习俗。通过将学生带入故事背景,体会文化内涵,用情感带动学习劲头,势必会对提高学生兴趣与积极性有所帮助。2 .教学生活化。劳动课堂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会回归生活。在劳动课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身边能接触的事务作为课程设
4、计的出发点与归宿,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如教学纸的循环利用一课内容时,将学生日常作业中撕下的纸片收集起来,经过打碎、制浆、漂白、制模、晾晒等一系列操作制作出粗纸。整个过程学生全程参与,不仅了解了造纸的过程,也树立了节约用纸、循环利用的意识,真正做到从生活来到生活中去。3 .活动竞赛化。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操作方法以后,利用儿童的好胜心,组织一定形式的制作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巩固所学,形成技能。例如在教学包饺子内容时,可以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在宣读比赛要求之后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花样繁多、哪个小组质量优越、哪个小组数量最多在与众多小组的竞赛中取长补短、不断进取,力争做到最好。竞赛只是形式,
5、锻炼技能才是竞赛的目的!4 .学习期待化。人们常说:生活有了期待,才有光!其实,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聆听了一节精彩绝伦、令人回味的劳动课之后肯定期待着下一次课堂将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将这种期待放大,预留悬念,刺激学生的好奇心,这种“精神鸦片”会让学生在期待中欲罢不能。有了这种期待,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就培养起来了,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升。学生学习有了期待,生活才会充满希望,人生才会有绚烂的光芒。二、劳动课堂要强调实践性劳动实践教育是小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是他们未来生活的需要,劳动实践可以促进小学生主体性发展,激发小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劳动课本身就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只有动手操作,才能
6、真正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词句的内涵。如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我认为可以考虑从以下几点作为突破口进行实践探索:1课堂动手操作。既在课堂内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动手操作,学生初步形成生活技能。如教学燃具的使用时,对于燃气炉具的开关使用,虽然不是很复杂,但由于操作步骤的顺序性较强,部分中年级学生对火怀有恐惧心理,所以教师演示完毕之后可以让学生上台亲自操作,在不断尝试下逐步克服恐惧心理,学会生活技能。同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基础操作均可以让学生来完成,教师只对操作过程中有瑕疵的环节进行纠正即可。2 .家中动手实践。小学劳动课会涉及到许多家务劳动和自主劳动项目,但这些内容是在学校内无法实践的
7、,如“炒菜”、“洗涤餐具”、“制作冰糖葫芦”等,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讲清楚知识要点,说清注意事项之后让学生在家实践,这些实践内容老师不能亲自目睹,无法做出精准评价,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协作配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可以提供学生在家动手操作的视频或图片,教师也可以通过家访、视频通话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劳动情况。不难看出,在劳动实践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形成了技能,也增强了劳动意识,培养了劳动情怀,增进亲自感情,理解父母。3 .实践兼顾时令与地区特点。地域差异造就文化积淀不同,季节轮转也导致时令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安排学期教学内容之初要充分考虑本地区地域条件与季节特点,不能照搬课本教参,不考虑可行性与实用性。春暖花开,可设计教学花卉修剪与植物栽培;炎炎夏日,可多教授消暑食方与避暑指南;爱吃面食,可多考虑教学面点制作这样将地区特点与时令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丰富了劳动课的内涵,也增进了对家乡的了解,有助于劳动技能与文化修养双增长。事实证明,劳动课要密切联系生活,教学中要突出趣味性与实践性,这样课堂才会精彩,学生才有兴趣与激情,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显著。老师只有将劳动课上扎实,教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与求知欲,才能让小学生在学习劳动知识的同时形成劳动技能,逐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