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论文课堂教学策略与反思.docx
《教学反思论文课堂教学策略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反思论文课堂教学策略与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学反思论文课堂教学策略与反思作者简介:孔凡哲教育部东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授,课程与教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东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助理。担任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构成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分册主编。编著:有序备课备课实务与新技能、反思备课-教案反思与研究。教案反思的新作用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问题导入】教案反思除了传统的作用与价值外,还有什么特殊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有什么新作用、新价值?这是一线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也需要理论工作者回答。在笔者看来,教案反思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作用,诸如改善教案设计的状况,提
2、高教学设计的能力、水平,提高教师个人的能力水平,而且具有一些新的作用。这些新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案反思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更加关注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二是教案反思有助于凝练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风格,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三是教案反思有助于教师主动反省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实现教学行为与教育教学观念的统一,加速自己的教师专业化进程。从这一章开始,连续三章,我们将分别系统分析教案反思的这些新作用。课堂教学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养教育的主渠道。理想的课程只有通过课程实施变成学生习得的课程,才能真正有效。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常是指,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
3、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其核心在于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在这里,所谓“最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通常是指教学的实际效果至少不低于同类的通常水平。在笔者看来,当前倡导的“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实际上在于倡导教学要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率、有魅力。在这里,有价值是回答了教学是否做了值得去做的情况,而教学的价值表达在是否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有效果回答了教学是否做对了应该做的情况,教学的效果表达在达成了学习者所要实现的目标;有效率回答了教学是否做到了尽可能的好,教学的效率表达在学习者用最少的投入(时间、精力与金钱)达成最佳的效果(至少达到预期的目标,假如能有所增值,效果更佳);有魅力回答了
4、教学是否有长久深远的感染力、穿透力与亲与力,教学的魅力表达在实际的教学能吸引学习者继续学习。从教案反思研究的工作性质出发,要最终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务必落实教案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为此,有针对性地抓好几个要素,通过这些要素的改善,实现教案设计的高效、实效,继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进展实际,我们认为,围绕课堂活动时间、课堂参与、提问、课堂教学结构、课堂生成五个要素,能够有效提高教案设计的有效性,继而发挥教案反思的新作用。第一节从有效的提问反思教案的设计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发生重大转变,已经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进展为今天的“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进展“,更
5、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与相互懂得。而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已经演变为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懂得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已经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因而,教窠反思务必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换句话说,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该成为教案设计、教案反思的要紧内容之一。一、如何懂得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同意制于课堂中的有效活动。所谓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活动,是指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踊跃交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里的“有效”表达在学生思维的含量足、个体获得的进展效果明显。有效的课堂提问,要紧
6、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学生能够获得进步,实现个体的进展。在这里,学生有无进步、有无进展就成为鉴别教学是否具有成效的核心指标,具体表达在,学生个体获益的深刻性、明显性与获益学生的普遍性、广泛性。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成为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懂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与必备手段。在有效提问中,学生能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知,教师通过提问使课程内容持续地生成与转换,而不仅仅传递特定的课程内容。也就说,有效的提问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实现学生自我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种辅助作用紧紧围绕促进学生
7、自主建构而展开。这与以往灌输与强制式的“提问”(实际上是“发问”、“命令”)有质的区别。同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增值”的重要途径。二、如何反思教案预设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反思教案预设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实际上就是对课堂提问的一次分析、评价活动。这个评价活动,一方面是分析、评价教案预设的提问的有效性、实效性与针对性、适切性,另一方面,则是分析、评价课堂上实际发生的课堂提问的状况,侧重在反思课堂实际发生的与教案预设的之间的出入差异,同时反思其中产生的原因。关于前者,不仅需要在教案设计阶段(即备课阶段)就开展审核,而且,需要在试讲、课前反思阶段借助已有的经验进行分析、预测。由于影响课堂
8、提问有效性的因素既包含教师,也包含学生。因而,对课堂上实际发生的提问的分析、评价,不仅表达在对教师的提问的评价,特别是分析、评价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系列、教师的提问技能,而且更要关注教师提问所导致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意等方面的进展实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由于提问所导致的学习状态,包含参与程度、交往环境、思维状态、情绪反应与生成状态五个方面。其中,参与程度包含学生是否全员参与问题的思考、学生是否参与问题的提出、是否把问与答的角色集中于一身。交往环境包含课堂上是否有多变、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反馈,课堂上的思维碰撞是否猛烈。思维状态包含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反思 论文 课堂教学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