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中医诊疗体会.docx
《慢性胃炎的中医诊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胃炎的中医诊疗体会.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慢性胃炎的中医诊疗体会内容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利用中医辨证论治,对慢性胃炎分型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热炽盛型、肝胃气滞型、瘀阻胃络型、胃阴亏虚型)的诊治方法。结果大部分患者病情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在临床通过健脾和中、清脾泻热、降逆和胃、疏肝泄热、调气和胃、活血化瘀、养阴益胃等治法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慢性胃炎;中医;体会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居消化系统疾病的首位,近年来亦有上升趋势。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具有疗效好、价格廉、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的特点,适用于广大农村推广运用,现将个人的诊疗体会介绍如下。1西医对本病的认识慢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发炎、病程长,症状
2、持续或反复发作。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一般要借助胃镜检查,虽从临床表现很难做出肯定性诊断。其症状的轻重与胃镜所见的病变程度往往不一致,部分病员毫无症状或只诉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1)上腹痛:是最常见的表现,部位多在上腹,以隐痛、钻痛、胀痛、刺痛较为多见,上腹部压痛范围较广泛,无节律性疼痛,无饥饱加重或减轻的特征。(2)腹胀:上腹饱胀或全腹胀,进食后更明显,伴有暧气。(3)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泛酸、舌苔厚腻,大便隐血阳性等症状。(4)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时以上腹不适,食欲不振、乏力、消瘦、贫血、腹泻等症状较为突出。(5)巨大皱裳型肥厚性胃炎,除上腹痛等症状外,由于
3、血清蛋白经病变的胃黏膜中丢失,因此突出表现为低蛋白血症,以及由此引起的水肿。胃腺增生性肥厚性胃炎由于大量胃酸的分泌,临床症状酷似十二指肠溃疡。2分型诊治临床可根据以上特点,结合胃镜及X线检查再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思维去对应进行辨证施治。我们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常分五型论治。2.1 脾胃虚寒型脱痛绵绵,胀满不舒、喜热、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温、大便多滤、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弱。治法:健脾湿中。方药:香砂理中汤(木香、砂仁、党参、白术、干姜、甘草、法夏)或黄茂建中汤(黄芭、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饴糖),胃寒甚者加丁香、吴茱萸、红豆蔻、良姜等,便血者加炒蒲黄、乌贼骨(亦治反酸)、白芨;以上药物如加入山药、茯苓、及仁、三七等改汤为散,坚持久服对巩固疗效有良好效果,如能配合艾条灸中脱、天极、足三里,每日一次,效果更佳。2.2 胃热炽盛型胃脱急迫或痞满胀痛。嘈杂吐酸,心烦,口苦或口臭或口黏,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数。治法:清脾泻热,降逆和胃。方药:左金丸和金匮泻心汤(吴茱萸、黄连、黄苓、大黄、莱瓶子、香附、青皮),若热甚者加蒲公英、蚤休、银花;压痛明显者加雪胆,舌苔厚腻者加石菖蒲。此型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宜辛开苦降,寒湿并用,笔者临床喜用左金丸加蒲公英、莱瓶子、石菖蒲、香附、大黄及少量肉桂效果亦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慢性 胃炎 中医 诊疗 体会